东晋朝廷里,司马昱再也找不到制约桓温的办法,于是全力清谈,至于桓温,爱干嘛就干嘛去吧。此时淮河沿线,谢尚再次被征召至历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和县附近,用友情来防备姚襄。354年二月,桓温看到机会,率军北伐前秦。桓温统领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水军自襄阳入均口(今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附近,抵达南乡(今河南省南阳淅川县西南附近,然后通过陆路直趋武关(今陕西省商洛丹凤县东南附近,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去讨伐前秦。
按照桓温的策略,肯定是想与灭成汉一样,与苻健在长安城外决战,之后苻健乖乖投降,然而苻健绝非等闲之辈。虽然苻健在关中立足未稳,桓温军能够较为顺利的抵达武关,但是在通往长安的路上,桓温遇到苻健的顽强抵抗。经过数次血战,桓温进入关中,与前秦太子苻苌、丞相苻雄、独眼苻生等率领的五万兵众在峣柳(今陕西省西安蓝田县附近交战。桓温亲自上阵,击败前秦的全明星军团,四月,桓温前进至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附近。苻苌等退守长安城南,苻健与六千老弱民众固守内城,让雷弱儿带领前秦最后的三万精兵与苻苌汇合,准备与桓温的决战。此时苻雄在子午谷击退司马勋,桓温夹击前秦的计划落空了。而关中一带遍布坞堡,苻健下令各个坞堡坚壁清野,桓温本想收割关中的麦子充作军粮,这个计划也落空了。
史书记载,桓温进驻关中时,附近郡县纷纷来降,桓温抚喻百姓,使其安居复业,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沿路迎接,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没想过今天还能再次见到官军!”多么美好的想象,在那个时候有心思投奔桓温的只有王猛,桓温还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统帅十万精兵为百姓消灭残存的贼寇,然而三秦的豪杰之士至今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何?关中士族没人加入桓温阵营,老实听苻健的话,在坞堡里呆着,更不要说百姓去迎接了!王猛也看穿桓温的心思,最终选择与苻坚一起开创霸业。
桓温最后与苻雄在白鹿原进行决战,无心恋战的桓温吃了带兵以来的第一次败仗,损失一万多兵众。桓温迁关中三千户民众渡江,边战边退,撤退中屡遭败绩,又损失掉万余人。九月,桓温撤军至襄阳,朝廷派人前去慰劳。早先桓温灭成汉,直取成都,但最终平叛却花了六年的时间。在关中虽然前期进军较为顺利,但桓温深知苻家全明星兵团的厉害以及关中百姓人心所向,这个地方东晋是收不回来了。
姚襄被殷浩逼反后,占据淮河一带,驻扎在盱眙(今江苏省淮安盱眙县附近,依靠“名士”的牌面,招募流民,部众达到七万人,对东晋朝廷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姚襄“名士”的水平,似乎只能对付得了殷浩之类的人。由于姚襄以及其部众仍有占据关中的心思,所以并没有南取东晋,而是向北先攻取之前谢尚派人驻守的许昌,然后向洛阳进军。东晋让谢尚驻守寿春,继续指望用友情防守姚襄,固守江东基本盘。
此时的驻守的洛阳将领叫周成,原本是冉闵的一个部将,冉闵被前燕击败后,周成便派人归顺了东晋朝廷,东晋在中原类似洛阳这样的飞地有很多,仅是名义上的加盟。桓温找到借口,上书朝廷说自己要解救洛阳,顺便去打扫西晋皇帝的陵墓,祭奠先皇帝,收拾干净后让朝廷还于旧都。桓温迁都的提议被朝廷果断拒绝,这次的结果是任命桓温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负责征讨事宜。
公元356年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这次的目标是姚襄。桓温派遣将领把守黄河、淮河之间的各个水路要塞,确保粮草供应。八月,桓温兵至伊水(在今河南省洛阳城南附近。姚襄仍在围攻洛阳,听到桓温来攻,赶紧撤下包围,打算用攻击殷浩的办法再次伏击桓温。桓温绝非殷浩之流的水平,没有上当,姚襄只要硬着头皮在伊水布阵与桓温决战。桓温亲自披甲上阵,姚襄“名士”水准尽显,部众被击溃,姚襄向西逃走,桓温没有追上。
周成打开城门,正式向桓温投降。桓温收复洛阳,进入金墉城,拜谒晋室皇陵,并设置陵使修复皇陵。不久,桓温班师南回,如同关中的做法,将三千多户归降百姓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桓温仍打算走灭蜀的老路,打完就走,随后的事慢慢再说。
桓温本打算让豫州刺史谢尚,名正言顺的驻守洛阳,无奈谢尚还没赴任便病逝,于是桓温派自己的司马、谢尚的堂弟谢奕接替。谢奕命不好,仅干了一年便病逝,其弟谢万接任。另一边荀羡患病,郗鉴之子郗昙接任其职,任北中郎将、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下邳。谢万、郗昙准备接手桓温留下的烂摊子,向正处全盛期的前燕发起挑战。公元359年,朝廷命令豫州刺史谢万攻下蔡(今安徽省淮南凤台县附近,郗昙攻高平(山东省济宁微山县西北附近,向前燕进攻。谢万不比他的哥哥们,自幼受到“名士”环境的影响,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长啸,打仗之类的完全是个外行。谢万甚至能对着手下将领说他们是“劲卒”,这在东晋是对人相当严重的侮辱。身处“名士”圈的人们身体都不是很好,恰巧郗昙这个时候生病了,便带军退守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附近。当谢万听到这个消息,却以为这是因为前燕军队强盛的反应,所以赶紧退兵。没进行一场战斗,谢万的军队自行溃败,互相踩踏甚至互相攻击,损失惨重,东晋再次将淮河以北的土地丢失。
桓温返回荆州后,先后命部将剿平蛮贼文卢、妖贼李弘,将首级传送建康(今江苏南京。但与此同时,收复的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再次失陷。
公元362年,前燕进攻洛阳。东晋守将弃城而逃,留下冠军将军陈祐带领不到两千人守卫洛阳,陈祐派人向朝廷求救。五月,桓温派三千人协助守城,再次上表要求迁都洛阳,并建议将永嘉之乱后流亡江南者全部北徙,以充实中原之地,皆被朝廷驳回。从关中回来后,直到这个时间点,桓温的心态产生很大的变化,克服中原是根本无望了,既然如此不如自立,或许此时的桓温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朝廷当然直到桓温只是虚晃一枪,真要迁都徙民,桓温干嘛要让洛阳成为飞地,干嘛要迁关中、河南一带民众渡江。公元363年,朝廷加授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第二年五月,朝廷再次进封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召其入朝参政。桓温以中原尚未恢复为由,除了扬州牧,其他官职全部拒绝。
公元365年初,桓温任命弟弟桓豁、桓冲分别担任荆州、江州刺史,自己移驻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当涂县附近。同年,前燕慕容恪率兵再次攻打洛阳,这次桓温也放弃了,朝廷之派遣沈充之子沈劲,自行招募千余兵士前往救援,陈祐见状谎称救援许昌而出逃,留下五百士兵让沈劲留守。面对前燕战神慕容恪,洛阳城被攻破,沈劲被斩,但其为家族获得政治名分,而东晋在淮河以北再无飞地。
同年六月,益州刺史周抚去世,不就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自立成都王。对于司马勋,虽然配合桓温多次立下战功,但这位来路不明的“宗室”,朝廷对他还是有防范的,仅仅是在偏远的梁州驻防。司马勋本是前赵刘曜的部将武卫将军令狐泥的养子,后来投奔东晋,自称是司马懿之弟司马恂的玄孙,冠军将军、济南惠王司马遂的曾孙。然而司马遂这一脉人数太少,司马家自己也考证不出,但既然肯归附,便随便安排了一个职务。做为宗室没被封王,司马勋干脆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但仅一年的时间,司马勋的叛乱便被桓温平息。
公元369年三月,桓温计划北伐,请求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共进兵。长江沿线的江州、荆州直至益州、梁州都是桓温自家兵,仅剩郗愔不是自己亲信。郗愔系郗鉴长子,这个时候仍不识时务,致信桓温,表示愿意与他共同辅佐王室,请求率部渡过黄河北上。郗愔之子郗超为桓温参军,暗中将原信毁掉,并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自称老病,请以闲职休养。桓温便顺势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了郗愔的军队。自此北府、西府皆归桓温,前燕战神慕容恪又于前一年病逝,前秦正在经历“五公之乱”。天赐良机,桓温想再进一步,只需要一点点的战功,似乎只要去北面溜达一圈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