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平辽三策(2 / 2)

另一策就是跨海而击,大明兵部决定在登莱地区设置巡抚,训练水兵,想要从海上进攻辽东。

还有一策,就是以山海关作为辽西的靠山。

熊廷弼作为辽东经略,将要驻守山海关。

堂堂辽东经略,人却没有在辽东办事,确实也很奇葩。

为了让熊廷弼放心任事,木匠皇帝还给熊廷弼加了兵部尚书衔!

这样的任命,足以显示对熊廷弼的信重了,也可以看出,木匠皇帝也不是个昏庸的皇帝,他只是有点平庸而已。

熊廷弼一到山海关,新官上任就烧了一把火。

熊廷弼发现来援辽东的兵马太少,而且质量又差,粮饷不齐。

熊廷弼上书给木匠皇帝,对这些筹备兵马粮草军械的官员怒喷一顿。

并且要求,以后凡是援辽而来的兵马粮草军械,他要亲自检验,如果不合格,就要治负责的官员的罪。

熊廷弼的做法其实没错,但他却错怪了其他地方官员。

这援辽的兵马粮草军械,送了一批又一批,这已经是第三批了。

第一次,送了十几万兵马到辽东,第二次又送了十几万到辽东,现在又要求送二十万兵马到辽东。

这又不是送猪,而是有血有肉的人,送过去就有来无回,这谁遭得住。

即使大明的地方官员想送,也没有几人愿意去送死。

为了筹措辽饷,又要加赋税,又要派劳役,本来就苦难深重的大明老百姓就更苦了。

很多小老百姓,过不下去了,原本他们是要举起反旗的,现在选择了出海求生。

大明的老百姓最老实了,除非是完全没有出路了,才会想着造反。

现在出海,听说还不错,自然他们更愿意选择出海求生。

正在江户视察的政务总署长杨延文,完全没有想到,辽南大战以后,大明的流民反而更多了。

大明虽然严禁民众出海,但是根本就是一纸空文。

不过,大明的地方官员,士绅富豪,利用这个关系,将移民涨价了,从一两涨到了一两二钱。

杨延文虽然很鄙视这种行为,但他却也忍着不快,接受了这个价格。

兴义军的库房中不缺金银,兴义军更需要流民。

因为辽南的百万人需要迁徙,而大明各地又送来了大量的流民,负责移民的官员,忙得脚不着地,纷纷向杨延文诉苦。

兴义军移民署,可是直属于最高级别政务衙门管理,并不是地方政务衙门,也就是由杨延文直接管理的。

杨延文只能找人帮忙,他找到了巡警署的陈刚。

杨延文找到陈刚诉苦道:“陈叔,你有没有人手啊,移民署的官员,天天加班,他们要造我的反了!”

“有当然有,但你要另外给薪水!而且你和你哥说一声,毕竟这是军队的事情,你们属于政务衙门。”

陈叔也知道杨延文碰到的困难,但他做事一向一板一眼。

“好的,我马上给我哥拍电报!”

杨延文当然相信他哥杨延武是绝对会支持他的。

杨延武此时正在巴亚尔港避雨,突然而来的大风暴,让他们不得不躲入港口中。

收到杨延文的情报,他立即就答应了,这就是电报的好处。

如果没有电报,没有杨延武的点头,以陈刚的性格,可不一定会出人去帮助移民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