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来到秦国已有数年,先为客卿后为丞相。他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在秦国未立军功而获得爵位,被秦人视为不耻。因此,朝中文武大臣多有不服。
公元前318年,战国时期继苏秦之后,又出现了一位纵横家苏代(苏秦之胞弟)。燕王哙为报苏秦当年强燕弱齐之策,封苏代为上卿,后来又辗转来到齐国为相。他继承了苏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东奔西走,只为说服六国联合抗秦。
魏国被秦国打压、遏制多年,心里憋着一口气,暗地里储备粮草、整军备战。苏代游说列国,魏国第一个站出来响应联合抗秦。秦惠文王悉知魏国实力不济,枪打出头鸟,他要先下手为强,趁其不备攻取城池,给魏国一点颜色瞧瞧,以儆效尤,从而震慑其他的诸侯国不敢与秦为敌,更不敢出兵攻秦。
秦王速调蓝田大营2万兵马增援函谷关,他胸有成竹,势在必得。这一次出战,他未雨绸缪,精心安排嬴华将军为主帅,张仪做军师,旨在让他建立功勋,从而在朝中树立威望。
秦军进攻距函谷关最近的魏国蒲阳之地(山西隰县附近。此举是谋划中的战略布局,一则拿下蒲阳,给魏国一个教训;同时也打通了秦国北上征伐赵国的通道,可谓一举两得。
苏代发起联合抗秦的主张还未形成正式盟约,各诸侯国尚在酝酿、观望之中,秦国伐魏的战争就已经打响。由于蒲阳为公子昂的封地,魏王惊慌失措,命他率领1万精兵火速迎敌。
嬴华与张仪采用“鬼谷子奇谋——围城打援”,两人一唱一和,遥相呼应。张仪打着嬴华的帅旗佯装攻城,引魏军来援,嬴华领兵埋伏在半道上伏击援军。
公子昂在魏国虽出身高贵,但没有实战经验,自身又缺乏真正的军事才能。十万人马尚未接近蒲阳城就被赢华率领的秦军伏击围困而消灭殆尽。公子昂也被秦军所俘。
二十万秦军士气大振,锐不可挡。转瞬之间,蒲阳城已落入秦军之手。
这一年,燕王效仿尧舜,禅让王位。子之为燕王,燕国内部矛盾激化,因此发生内乱。齐国乘火打劫,燕国内乱之际,疏于边防,齐军迅速攻入燕都蓟城,杀死燕王子之,欲占领燕国全境。
秦国伐魏,齐国攻燕,天下诸侯诚惶诚恐,在这一刻终于觉醒了,谁也不愿意做第二个魏国被别人肆意攻打;谁也不愿意重蹈覆辙,燕王的凄惨下场,亡国灭种。或许燕国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赵、魏、韩、楚四国不约而同地联合结盟,组建盟军。准备先攻打齐国,狠狠地教训一下齐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严厉谴责齐王惨绝人寰的不道德征战,拯救尚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的燕国,重塑华夏大地上仁义道德的真理和宗法秩序。
华夏大地上的诸侯混战拉开帷幕。在苏代的不懈努力下,赵、韩、魏、楚四国组成的诸侯联军发起正义之战,他们最先开始攻齐救燕。
秦王嬴驷也没闲着感觉事情极为不妙,他不能坐以待毙,要不惜一切代价加入诸侯盟军,用自已的真情实意来打动他们不要与秦为敌,用自己的真诚行动来打消他们日后不要与秦为敌。同时也想分一杯羹,坐享渔利。
齐国远在山东,要想抢夺诸侯国胜利的果实,必须长途奔袭。可是东出攻齐,中间夹着魏韩两国,倘若小股部队出征,显得秦国没有实力;若是重兵出击,又恐秦都咸阳遭遇楚国偷袭。秦军途经韩、魏两国,唯恐魏军复仇半道伏击。
秦王绞尽脑汁想办法,仍然一筹莫展。
于是找来张仪商量,张仪建议秦王将前不久占领的蒲阳城还给魏国,条件是让秦军借道通过。另外假意许给楚怀王6里土地,让楚国退出盟约,与秦交好,结为盟友。
秦王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战略难题,让他无计可施,只好委托张仪全权处理,去各个诸侯国奔走游说。
楚怀王不愧为天下第一大傻,轻信张仪之言退出诸侯国缔结的盟约,与魏、齐等国断交,然后坐等秦国交割6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