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小良闯天下(1)(1 / 1)

义渠国 咙行天下 2510 字 2023-05-18

翟骍驻守榆次已有二十余年,多年无战事,军队早就原地化整为零,有效地保护了西戎的原有子民。每年祭祀之后,他竭尽全力说服犬戎王,帮助西戎的士卒,取犬戎女子为妻,组建家庭或放牧牛羊,或垦荒种田。二十多年间,在河套平原与榆次地区之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村镇,西戎人就这样一代代繁衍下去。

翟骍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大良三十刚出头,小良二十来岁,这兄弟俩人高马大,身体魁梧,在榆次地区是出了名儿的骑射能手。大良已经婚娶,媳妇是犬戎王的女儿。小良过于矫情,至今未婚,方圆百里没有他能看上的婆姨。翟骍年老患病,卧床不起。榆次的事务全由大良料理,小良在父亲的眼里是个不成器的浪荡子,恨铁不成钢索性不再理他。多少年来每逢节日、祭祀都要对两个儿子重申那句说过上千遍的老话,“永远牢记我们是义渠人,有朝一日能统领千军万马,定要复国,找回祖先的尸骨,光复祖先的王业。”

大良把父亲的家训牢牢铭记在心中,治理好榆次地区,将来为义渠的复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成了他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可是小良从小就叛逆,他不这么想,既然我是义渠人,那义渠国在哪儿?父亲说是四水交汇的地方,他非常好奇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父亲老是说要复国,但他只说不做,如今年老病重是个将死之人,那传说中的义渠国何时才能重见天日?而他不能坐等天成,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祖先留传的诺言,让传说中的义渠国复活。如若不然自己的一身本领绝无用武之地,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要耗尽在榆次城了。

小良对父亲说出了自已的想法:“我明天就要远行了,你多保重身体!”

然而真没想到被父亲全盘否定说:“你的想法太过荒谬,外面的世界凶险异常,除非我死了才可以去。”小良的大哥也不理解,不支持他,小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终在父亲去世后,他便要远行了。这次年迈的西索和大哥见他矢志不渝也未阻拦,为他准备了路费、盘缠和两个忠实的奴仆。

小良就这样上路了,刚开始一路上欣赏风景,名山大川、寺庙古刹都是他每处必去的地方。赏景游玩之时就像一只刚飞出笼子的小鸟,拼了命地飞翔。享受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日子久了,自己所带的路费也花得差不多了。一个从未吃过苦的纨绔子弟,从来没有金钱观念,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为找钱开始犯难了。他从未吃过苦,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流落街头,风餐露宿,人世间的疾苦,从头尝个遍。被人歧视,当要饭的一样打发,被人瞧不起,像小偷一样驱赶。最后连自己的马也卖掉了,他们吃过树叶,刨过草根,甚至天上的飞鸟,地上蝗虫都吃过。三个人衣衫褴褛,这回真正地变成要饭的。现实世界无情地鞭策着这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人生的巨大落差,使他变得邋里邋遢,也让小良清楚地认识现实世界。但他没有气馁,没有反悔,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在小良的眼里周王朝统治下出身显贵的皇亲国戚与各方诸候,才是这个世界上财富的真正拥有者。他现在深刻体悟道,为什么父亲生前不让他远行?为什么父亲要让他重建义渠国?在这个世界上,政治与王权才是他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只要拥有至高无上王权,才能大展宏图,实现义渠复国的伟大梦想。

现实的生活使小良懂得了生存之道,他们被官府当做难民,在买卖奴隶的市场出售,所幸三人同时被一商家买走,买主也非官宦人家,是城里经营陶器的商人。在乡下也有点田产经营一处烧陶窑需要人手干活,刚到窑上做工,小良从未接触过陶器制作,笨手笨脚的,日子久了他们学习得很快。从陶泥、摞泥、拉坯、印泥、修坯、捺水、画胚上釉、烧窑等样样精通。小良仗着年轻有力气,尽可能多学手艺。经过三五年的历练,他从窑上一个打杂的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师傅,一个纨绔子弟真正地从民间脱胎换骨成长起来了。

一次随管家进城送货,正在卸车时没想到马车受到旁边飞奔而过的战马惊扰,竟然无人驾驭独自跑起来。小良眼疾手快,一个大跨步跑上前,立即制止了受惊的马车。马车上的瓷器才算保住了。没想到当时被田掌柜亲眼所见,自此他的命运又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是窑上干重活的伙计,而是专门负责给田掌柜驾车、喂马。小良从小生长在戎狄部落,侍弄马匹、套马驾车是他的拿手活儿,如此一来颇得东家喜欢。东家时而下乡回家,时而进城理货。小良虽说是个车夫,但凭着自己的诚实劳动做到了衣食无忧,他很欣慰,感觉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

有一年正月里,东家田掌柜让他驾车回乡下接老婆孩子到城里来看花灯。东家确实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乡下只有十亩薄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用度。听管家说田掌柜先娶的杜氏一直没有生养,后来又娶了安氏结果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杜氏偏不信这个邪,多方烧香拜佛、求医问药,终于怀上了而且生了个女儿。田掌柜这一下子喜上眉梢了儿子女儿都有了。若干年以后儿子、女儿一起长大了。不幸的是那一年,晋候扩充实力,大肆招兵买马,晋国的律法规定像田掌柜这种人家必须出一男丁服兵役,否则官府要没收田产。田掌柜即使有多么疼爱自己的儿子,也不能没有了田产,一家人还怎么生活?万般无奈只能让儿子去参军了。这下子可气坏了安氏,他就是想不通为什么用他的儿子来保全一家人的生活?让杜氏在家中幸灾乐祸,“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正是由于两位夫人不和,借元宵节的灯会田长柜把他们接进城来调解说和。还有女儿田姞长大了,找个好人家早早地嫁出去,两位夫人一消停就不会那么多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