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考回去后,实地查看了晋中申候的王宫,搜集民间的能工巧匠绘制了具有中原王朝风格的王宫布局图。限于当前义渠之财力,王宫略做缩小,但王宫的功能和构造丝毫未减,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宫的外廷大殿,规模最为宏大是戎王召集群臣处理国事、接见外宾使臣的地方。外廷的两侧设有各大职能部门及部族长老处理各项事物的办公房。内廷设有两排十二间房,这些房屋最大的一间为戎王及王后的寝宫,其余则为王妃与世子的卧室。
周人南迁岐山后不久,古公亶父年老病终,其子季历继位。周人首领季历遵从父亲之遗命,志在夺取天下,故而不与义渠为敌并主动交好,赠戎王犬马、钱帀、金银珠宝并协定周戎两家以泾水为界分河而居,互通贸易世代友好。为了表示诚意,季历与戎王在梁山正式结盟。戎王获周人女子为妻,季历则取姜戎女子做妾以期世代友好,永不犯界。
王宫的建造速度很快,得益于周戎两家睦邻友好的战略关系,戎王花重金从周人那里请来上好的工匠,只要戎王肯出高价,周人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当然是有求必应,在建筑风格上非常接近于周王诸候之宫殿。建筑材料用上了周人烧制的砖瓦,又有子午岭的原始森林,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王宫的建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真材实料非常的坚固结实。几千名戎人和工匠历时三年多,终于在宁州的庙咀坪建设完成戎王王宫。戎王亲自检察验收。对于整个工程非常满意,对负责王宫建设的方考大加封赏。他尽心尽力督建王宫施工三年多未回家,每天坚持在工程一线监督指导施工,久而久之,积劳成疾,回家后竟然一病不起,每日只能依靠药物维持生命。他所有的工作皆由其兄方卯代为理事。卧病在床的方考并没闲着,思考着王宫的装饰及义渠建国庆典的事宜。鉴于目前刚修建了王宫物力,财力匮乏,诸多事宜只能暂缓,往后推一推。
方卯初涉义渠国事务大权,年轻人急功近利,不了解华夏大地的政治形势,不专心于畜牧和粮食生产,只知一味地讨好戎王,鼓动他尽早入住王宫和举办庆典活动。每逢众人议事,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讲道:“如今我义渠之王宫建成多达一年之久,终因我王忙于义渠的各项国事而耽搁已久。目前周人畏惧戎王而主动交好,商王暴政无道,朝廷腐败,各地诸侯多有不满,欲意起兵造反。当下正是我王向各方诸侯国宣传义渠国,彰显威仪,号令天下之大好时机。此时若不举行仪式,入住王宫还将等待何时?我们充分利用入住王宫的庆典活动,广邀天下之诸侯,一则笼络各诸侯国的人心;二则向外宣示我们义渠国之强盛,为下一步征伐中原诸候国做好铺垫。”
年轻的戎王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艰难困苦和战争的磨练,一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竟然完完全全同意了方卯的建言献策。各位长老本想劝说戎王,怎奈他兴致正高,也不好驳了戎王的面子,弄得他下不了台,只能事后给戎王谏言。可是方卯先人一步给各方的请帖已经发出,就不可能更改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盛大庆典活动即将隆重举行。方卯手握财政大权大批量地购买周人的丝绸、布匹不光是用来做衣服,而是装饰王宫,非常的铺张奢侈。光是宴会用餐准备了百头牛,千只羊,美其名曰“千羊宴”,加上各种山珍野味不计其数。躺在病床上的方考听闻方卯的所作所为非常震惊,多次派人去劝说晓其利弊,然而他根本不听,只当耳旁风。方考担心不久的将来由卯犯下大罪而诛连自已。为了保全家人性命变卖部分家产,将自己的儿子偷偷地送到关中镐城去游学,不许其回家来。自已即是将死之人,只能在病床上度完残年。
戎狄王宫的落成庆典在农历八月份隆重举行,正式对外宣称“义渠国”。由于操之过急没有等到那个属于戎狄部族独有的秋季大祭祀。他们向天下所有的诸候国发出了邀请,有东胡,匈奴、娄烦、大荔戎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头领带着礼物不远千里前来道贺。中原商王根本就没有把义渠这样的异方小国当回事儿,置之不理。不过,此事却引起了朝中大臣的警觉,尤其是那些没有建功立业的少壮派将军,巴不得能率兵消灭这样的异方小国以建立功勋,达到封侯拜相的目的。于是有大臣三天两头地向商王进諌,发兵征讨这些日渐强大的草原游牧民族,把他们消灭在襁褓中,以绝大商之外患。中原诸侯国之苏护、申候、季历前来道贺,这三个诸侯国环戎狄而居,紧邻义渠国,表面上是为睦邻友好而来,实际上却各怀鬼胎,前来刺探义渠国之虚实,为日后出兵征伐义渠国早作谋划。这些诸侯国谁也不想自己的邻居日渐强大,成为对手,一旦翻脸便会彼此征伐,还有就是苏护和申候看不惯商王的荒淫无道以致关系闹僵,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此次前来义渠赴宴他们都带有自己的小算盘。
庆典之日,义渠王宫装扮一新,到处张灯结彩。翟乾自封为“义渠王”,当日坐地起价,为了体现平等互利,大肆封赏各部族长老为王,有朐衍戎王、郁郅戎王、乌氏戎王、西戎王、姜戎王、北狄王、赤狄王等这些部族在原有居住地的基础上又分封了新的领地和牧场自然欢天喜地,热烈拥戴义渠王。庆典结束后,义渠王又一掷千金,在王宫大宴三日,场面热闹非凡。有诗写道:“明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待到秋祭之时,义渠王一改祖上的传统习俗,没有举行祭祀仪式,只是派翟戎王在老家的宗庙里简单地祭拜,引发众人的议论。一次毫无节制的王宫庆典花销太大,几乎用完了义渠国几代人的积蓄,接下来的日子必须精打细算、节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