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泉笑道:“人抓回来就好,把他送去蔡家吧。”
秦苓思走到许一毛身边,踢了他一脚,哼道:“这家伙身上的钱都被那些蟊贼偷走了,我追了一阵,被他们逃了。这家伙身上一点钱都没有了!”
张阳泉淡淡道:“他在杭州一定还有产业,这些咱们不必再管,让蔡家自己想法子把骗去的钱捞回来!山猪,派人把他送去蔡家!”
次日中午,三人回到山寨,与郭念生商议一番后,决定让一千三百名寨民去西面的村庄落户,七百多寨民去东面村庄落户。
这次迁徙的寨民中,杨姓人最多,故而两个村落分别起名为西杨庄和东杨庄,各留一个百人队驻守。
眼下已是一月,三月便可种植早稻。
自宋朝引来占城稻后,早稻品种越来越多,江浙一带开始实行双季稻栽种制度,扬州一带的百姓也都是种植双季稻。
其实宋朝之前,也有早稻品种,只是种植面积不大,没有在全国推广。
宋朝时期也是因为江南大面积春旱,原有稻种无法种植,这才种下了耐旱的占城稻。
从这之后,占城稻在江南大量普及,形成两季稻制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张阳泉手中有十几种早稻,其中大部分是杂交稻,因为杂交早稻产量高,卖得贵,利润比较大。
然而,杂交品种后代会不断降低产能,不值得大量繁殖,他手中又没有雄性不育株的种子,无法大量培植新的杂交稻。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产量较高的常规早稻——科籼12。这种早稻并非用来推销给农民,而是当做反面教材,衬托其他超级杂交早稻的高产量和优点。
不过跟占城稻相比,科籼12的产量却要高得多,可以当做替代品。
晚稻的选择比较多,张阳泉根据两稻种植时间,选了一种叫“绿银占”的常规稻种,与科籼12搭配。
早稻种植时间在三月中下旬,眼下还有两个多月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建村备耕的工作。
龙潭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修复村庄并不需多少时间,然而当张阳泉去西杨庄田区看了一圈后,却发现一个问题。
此地地势比附近的河流高,之前这片田区种的都是占田稻,需水不多,故而农人们在田区周围打了水井,利用井车或者桔槔取水。
若要种植科籼12号,仅凭水井的水完全不足,直接引渠又因地势原因,无法灌溉水田,需得搭建水车,方能将水引入田区。
凭借龙潭寨的劳动力,这也并非难事。
然而这里田区极大,共有万亩以上,他们买下的两千亩都在最西面,河流却在东面。
若是挖渠引河水灌溉自家田,必须经过别家田。
人家种的都是占田稻,比科籼12栽种时间要早,若是一不小心渠水渗入人家田里,很可能毁了人家的稻子,怎么也说不过去。
张阳泉想来想去,最好的法子是再买下一片田,一直连通到东面,挖的渠就不需经过别人家的田,绝不致坏了人家稻子!
然而,这片田最少得买两千亩,凭山寨现在的财力,若是全买下来,再无任何盈余,他一时难以做下决定。
“要不然,我们再用对付许一毛的法子,低价强买下来?”议事堂内,秦苓思见张阳泉愁眉不展,提议道。
秦苓君驳回道:“这种法子用多了,别人会怎么看我们?”
秦苓思耸耸肩道:“那就买下来呗,反正寨子里还有粮食,实在周转不过来,卖些粮救急!”
“你这样一说,倒确实是个法子,不过没必要卖粮,可以先卖马。”
“阿姐,你怎么老跟我的马过不去?”
“马卖了可以再买,又不会涨价,粮食可是隔几天就涨一次!”
“那也不行,卖一次再重新养熟,你知道有多困难吗?”
就在两姐妹争论时,猴子忽然进入议事堂,说道:“大寨主,二寨主,军师,寨子里有一位何太公求见。”
张阳泉微微一愣,奇怪道:“何太公?咱们寨子里什么时候多了这样一个人?”
猴子道:“是上水庄的人。”
张阳泉想起来了,是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还有一位挺水灵的女儿,道:“请老人家进来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