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谊给了一个无奈的表情,说实话,她因为清朝的缘故,对于古代社会一直印象不怎么好来着,哪怕因为专业知识知道有些观念是不对的,可长久的偏见哪是那么容易就改掉的。也就是突如其来的穿越到了大齐,她才知道正儿八经的古代是什么样子。虽然这个世界已经是被穿越者魔改过的世界了,可穿越者毕竟是少数,经过那么多代土著的统治还能有如此光景,只能说是因为清朝太辣鸡。
“那国书又怎么说?按理说藩国递交国书即使不能相互通商也不会闹得太僵吧?”
这是一个好问题,独孤谊解释道:“清廷觉得海外夷人递交国书拜访大清皇帝,自然是因为仰慕王化想要成为清的藩属国,可那些夷人却觉得他们足以和清廷站在同一等级,这中间又因为礼制的原因闹出了不小的问题,如是数次,两国彻底交恶。”
王琰了然的点头,分析道:“那时候的清在九州之地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周边的小国又都俯首帖耳,这突然冒出来一个听都没听过的蕞尔小国妄图与其并肩而立,自然不可能接受,就如同我朝之倭国一般,若是那一天倭国异想天开想要同辽国一样与我大齐兄弟而论,朝廷自然也不愿意,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两国打上一场,不管是哪一方赢了,只要有人被打服了,这事就解决了。”
“仲兄瞧得果然通透。”独孤谊苦笑,从古至今,这道理似乎从来没有变过,“坏就坏在清廷自废武功,丢了前朝已经日渐成熟的火器工艺,最后被夷人的火器打的丢盔卸甲。怎么说呢,不是将士畏战,而是连敌人都碰不到就被火器击伤。”
独孤谊说的极为中肯,清廷不是没有悍不畏死的将士,那些士兵拿着大刀长矛去和洋人的火木仓、火火包对抗也战至了最后一刻,可是这有什么用呢?精锐在做无谓的牺牲,而后留下的都是一群失了胆气的贪生怕死的废物。
“战败国是什么下场仲兄也明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如此几次之后,那些夷人都看清了清廷外强中干的底细,做事再无顾忌,清廷为了苟延残喘,成了夷人的傀儡,帮着夷人压榨本国百姓,好让他们继续醉生梦死。”独孤谊咬牙切齿道:“当时清廷皇帝年幼太后临朝,那个太后竟然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话,还有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样的朝廷……!”
独孤谊恨恨的磨牙,“因为战败,清廷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但是因为国内百姓习惯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那些夷人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丢了不少钱用来买瓷器和丝绸。眼见着东西卖不出去没法从清朝捞到足够的白银和黄金,他们干脆开始走私用阿芙蓉制成的‘忘忧’,专挑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下手,一旦引得人吸食上瘾,就抬高价格,非得把人逼得倾家荡产才肯罢休。就连清廷的一位皇帝也染上了毒//瘾,还给那个害人的药起了个名字叫‘福//寿//膏’,自此‘福//寿//膏’彻底成了达官显贵追随皇上英明决策的好东西,皇帝都用了,底下的人自然更加肆无忌惮。”
“既然是走私,想必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的吧?”王琰猜测道,昔年五石散流毒天下,不也是因为朝廷的强势干预才彻底销毁了此物吗,那清廷偌大一个朝廷,总不至于连个明白人都没有吧?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王琰的院子,在暖阁中坐下,独孤谊把手里的汤婆子递给侍女让她们拿下去换水,一边借着披风一边说道:“自然是有的,后来上边换了一位当家,就打算把这个‘福//寿//膏’给禁了,还专门派了钦差南下处理此事,不仅把东西集中销毁了,还把那些外来的商人给敲打了一番。然后因为此事清廷和夷人那边一个势力比较大的国家打起来了,还打输了,这走私也就成了合法的了。”
“国家之间,弱小即是罪。”王琰叹了一声。
“大国博弈,小国为棋。能当棋子即是荣幸,若是连做棋子的资格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末路。”
独孤谊心道,这和皇权之间的博弈何其相似,大棋子要小心护着,小棋子随时可舍,有执棋的资格的却只有那么几人。
“因为与夷人作战的屡战屡败,清廷负担着沉重的战争赔款,为了收税,他们放任了“福//寿//膏”的流行,而后覆灭,各路军阀混战,为了筹措军费,军阀干脆放开了辖地内阿芙蓉的种植,许多农民干脆拔掉粮食改种阿芙蓉。”
王琰敏锐的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筹措军费一般都是加征杂税,他们毁坏农田改种阿芙蓉,军粮从哪儿来?”
要知道,这军粮可比军饷重要多了,照着当时的环境来看,底层士兵的军饷能不能足数发到手里还两说,再加上王朝末年常有的天灾人祸,只怕许多人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饱饭,军饷被扣可能还会忍,要是连饭都吃不起,怕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独孤谊已经对王琰的敏锐麻木了,开口证实了王琰的的顾虑,“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彼时为了抵御外敌侵略,黄河大堤被炸毁,黄河几经改道,朝廷救灾不利,在河南形成了八百里的泛滥区,旱灾一至,在泛滥区只有浅浅几层的河水被蒸干,大河几乎断流。当时的河南约有人口一千万,仅饿死便有三百万余,更有三百万人西出潼关成了流民,沿途饿死、病死、冻死、踩踏致死、乃至于人相食,死者不计其数。中原千里沃土,自此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凋敝!”
独孤谊眼眶微红,当年她家的先祖命大,因为住的地方实在是过于偏僻,又幸运的是一条大河的发源之所,河水虽少却没有断,到底是在这场饥荒中活了下来,“前人倒地仍呼,后人即蜂拥而至析骸而爨”,他的曾祖父亲眼见过了洛阳的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