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迎太子(2 / 2)

旁门扎纸匠 余旌扬 4174 字 2023-09-23

张接梨看着沈万三,心里焦急,连忙轻声提醒。

沈万三听到大姐头的提醒,眼睛一亮,连忙说:

“回殿下,我家是流民,四月初才到宁县安家。”

太子听到沈万三的话,沉寂下来,如此乖巧的孩子居然是流民。

礼官见太子的表情,心头紧张得不行,太子一旦出现这个表情,就说明太子非常恼怒。

“现下家中如何?能吃饱吗?”

“回殿下,我家在城南司禄村分了新房子,虽然还欠着衙门好多钱。但阿爹租到了公租田,还在山上药田上工,阿娘也在成药坊里上工,每月虽然要还衙门一笔钱,但还是能吃饱。阿爹说,再干十年,把衙门的钱还清了,屋子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了,也就在宁县扎下根了。”

沈万三越说越兴奋,越说眼睛越亮,太子知道,这亮光是对生活的希望,是如此的灼人,是如此的饥渴。

太子能从沈万三的神情中看到满足,他心里没来由的沉重起来,这是何须生给自己上的折子啊!

“好,你也要努力,好好长大,和你阿爹阿娘一起留在宁县。”

“嗯!”

沈万三连忙点头,咧着嘴傻笑起来,这笑容总让人感觉到真诚。

太子又来到一个穿着学子青衣,头带包头的幼童身前。

“你姓甚名谁?”

太子蹲下身子后,看着幼童的眼睛问,幼童的眼睛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色。

“回禀太子殿下,学生刘屏山。”

刘屏山躬身行礼,礼仪完整而周到。

太子一见,就知道这是经历过严格的礼仪训练的,想来是宁县士绅家的孩子。

对于士绅家的孩子,太子并没有太多的期待,他作为天下至贵天家一员,太清楚如何训练这些孩子了。

“可是入学了?”

“回殿下,学生在屯桓书院读书。”

太子点点头,立刻来了兴趣,居然不是学习家学?

看来可以好好问上一问,这屯桓书院他也算是闻名遐迩了,他的父皇对屯桓书院的新学赞不绝口,认为新学才是真正有益国家的经世致用的学问。

而太子本人,也是拜读过新学当前的所有着作,并对新学有着相当的见解。

他这次来宁县,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去拜访郭思给这位新学宗师。

“可学习《天衍论》了?”

“回殿下,尚未学习,天衍论乃中级班学问,学生尚在初级班,学习的都是诸子百家的经典。”

刘屏山对答如流,让太子少了一分惊喜,但也多了一分了然。

“你家做何营生?”

“回禀太子殿下,学生家是流民。”

太子立刻沉下脸,心中不悦,这孩子在撒谎。

“看你言行体态也不似流民,学子当正心诚意,不可说谎。”

刘屏山眼底没有一丝慌乱,始终纯净如水,这番样子倒是让太子有了些许迟疑。

“回禀殿下,学生家三年前真是流民,来到宁县后,家父在药材坊中上工,因为老实肯干,被提拔成了药材坊中的小头目;娘亲因善纺织,被纺织工坊聘请为顾问,正是如此,家中情况才有了好转,学生才得以进入屯桓书院读书。我们现在都是新宁县人。”

刘屏山虽然面上矜持,但眼中那股骄傲任谁都能看到,他对自己新宁县人的身份感到骄傲。

太子被刘屏山的态度所震撼,这孩子对流民的身份没有半分的自卑,反倒是因为通过勤劳获得新宁县人的身份而骄傲。

这何须生是何等的能耐!

“新宁县人吗?”

太子仿佛自言自语般问。

“对,我们全家都是新宁县人,何青天曾说过,只要凭自己的双手劳动得食,就不丢人,就是新宁县人。只有那些好吃懒做不事生产的人,才是流民。”

刘屏山的话铿锵有力,让太子看向何须生的眼神越发的温和起来。

“何卿,你上前来,为孤好好介绍下宁县的好儿郎们。”

太子一句话让在场众人侧目,能亲自为太子介绍是何等的殊荣。

大家看向何须生的眼神,多少也带上了些羡慕,这可是一步登天的机会啊。

“微臣遵命。”

何须生躬身行礼,不卑不亢,太子看得不断点头,这才是王佐之才该有的样子。

“太子殿下,第一个女童叫张接梨,她的身份有些特殊,她是四阴门护法家的。”

何须生压低声音小声将张接梨的情况说了一番。

“哦?”

四阴门的孩子,有意思。

“殿下,这张接梨是宁县小学子的带头大姐,这些孩子胆子小,没有她到场都不敢来。微臣也是没办法,才请出了这位。”

何须生表情有些尴尬,但太子却更加认可何须生,毕竟刚才他就已经发现了,这群孩子都会不由自主的看向那个四阴门的孩子。

随着何须生的介绍,太子对在场的孩子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特别是看到流民的孩子,三年前的流民,两年前的流民,今年的流民,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新宁县人。

这何须生啊!是有功的!

太子含笑拍了拍何须生的肩膀,轻声说:“何卿,不错。”

太子转身上了象辂,礼官大喝一声:“起驾,入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