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铁船身,还只是其一。
最大的颠覆,就是焊接、铆钉船身。
焊接工艺,对于华夏来说,根本就不陌生。
早在先秦的青铜时代,华夏先民,就会用焊接的工艺了。
当然,这不是后世意义上的焊接。
而是——类似于浇铁水融合的方式。
明代这个工艺有多普遍——很多豪门大墓,砖缝里都要浇筑铁水!
当然,这种焊接,缺陷很大,用来代替后世意义上的焊接,是完全不可取的。
因此,朱由检就采取了“华夏先民版焊接”加铆钉的制造方法。
正因为这样——
新船直接采用了飞剪式的造型,船艏又尖又长,朝外的倾斜角度很大。
船艏下的撞角,以朱由检的打算,本来是要取消的。
但是,在王徵的强烈建议下,依旧保留了。
王徵说的没错——新科技的纸面数据,的确很强大,但是,我们的敌人,全是木船!
既然明明能够用撞角撞碎敌舰,又何必浪费了炮弹呢?
尤其是这种远洋船,炮弹需要从本土运输,每省下了一发,就有可能多猎杀一艘敌舰!
王徵说的很有道理,朱由检被说服了……
船艏甲板,依旧是宝船的做法——略高于船身甲板。
这也是远洋船的必备设计。
船尾一如华夏造船的方法,依旧是方尾,只是方的更彻底一些。
乍一看,和后世的军舰,有了八分相似。
只是,要稍微宽一点。
两个巨大的涡轮船桨,隐藏在水面下。
初代蒸汽船那种悬挂在船外侧的明轮,早就被取消了。
外弦上,一如既往的喷涂着灰色的油漆。
只是,船号那里,留着空白。
皇帝——还没有正式命名呢。
在朱由检的打算里,战列舰会以郑和的名字命名。
而超级巡洋舰,则以省份来命名。
在朱由检的远景规划里,如果将来航母出现了,会以州来命名。
这个州,并不是府县的“州”,而是九州的“州”。
也就是说,在朱由检制定的发展章程里,未来的大明航母,会有24艘。
是不是很诧异——明明只有九州,为什么却有24艘航母?
因为华夏上古时代,曾经遭受了一次大洪水。
大禹治水之后,分天下为九州。
这就是九州的来源。
而在更早的尧时代,天下则是十二州。
——《书·舜典》:\"肇十有二州。\"
谷永、班固都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为十二州\"。
也就是说,在九州代替华夏之前,原本代替华夏的是十二州~!
一个州需要一艘航母,这就是12艘。
而华夏官职讲究正副,航母也需要一个副手吧?
这叫僚机!
当然,更深层的原因却是24艘航母,正好执行任务一部分、回港休整一部分、船坞修缮一部分。
这么一分——能够不间断巡洋的,正好8艘!
全球有四大洋,一个海洋放两艘航母,这很合理吧?
我大明,就是这么武德充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