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好!杀得好!(1 / 2)

正因为这份包容万物的胸怀。

使得今日的汉都,远比昔日京师更加复杂。

除了皇帝厌恶的西人外,大明三教九流,可以说都来汉都了!

便是那钱谦益等人,也派了门徒到来……

一如他们派人去满清那边观摩一样……

鱼龙混杂的汉都,17颗人头,引发了一场大混乱。

……

第二天,《大明日报》、《邸报》等,纷纷刊登了永丰商号,因为贪污千斤铁料,全家被处死的事情。

甚至,上面还有很多大佬,亲自做出的针砭时文。

整版报纸的讨论,都是——朝廷的处罚是不是太重了。

偶尔一两篇支持朝廷的文章,也淹没在文海里。

充斥在报纸上,最吸引人眼球的,都是前面一长串头衔的大佬们。

比如自己写了什么什么着作,出了多少多少书,教了官场大佬某某等……

一个个名动四方的文坛大佬,抨击朝廷执政太苛……

而那篇名为《苛政猛于虎,国亡在眼前》的文章下,就凭这孤零零的“孙奇逢”三个字,连一个多余字的介绍都没有……

却被刊登在了头版头条。

没办法……

这时代,孙奇逢就是第一文人!

孙奇逢没有就事情本身说一句话。

他的文章,更多的却是针对没有三司会审,没有秋后问斩。

虽然此时是紧急时刻,但是,这种先河一旦开了……

怕是武周晚年的动乱,就在眼前了……

孙奇逢结尾用了一句话:

“夫国者,规矩也。

规矩者,长治也。

今日失了规矩,明日武周乱矩亡国之祸,远乎?”

……

报纸一出,大明皇家大学城的学子们,议论纷纷。

孙奇逢的文章,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这个理学先生的呐喊,被人利用了起来。

于是,一行行士子,奔走呐喊,将昔日尿不到一个壶里的理学大家,奉为了文坛领袖。

孙先生的这个思路好啊!

不谈这件事情的本身,单单就说这个失去了制约的战时法令,会不会被后人无限放大。

而致使出现武周时期,那种上下皆为栽赃陷害的混乱局势?

这可是几乎亡了大唐江山的大事啊!

就抓住这一点去宣传就行了!

无尽士人,开始鼓噪起来。

沸沸扬扬的各种说法,扰乱了汉都……

……

孙奇逢这篇文章一出,原本的中立者,也不由担心起来。

再加上报纸上,满篇都是对砍杀永丰商号众人的指责文章……

舆论,被掀起来了!

不过是短短半天时间,汉都舆论纷纷。

眼见那么多大佬,都在攻击朝政……

就连那些在朱由检的带动下,发家致富的“新商人”,都开始动摇起来。

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家?

还不是靠的皇帝的政策啊!

一旦这个“战时法令”,真的无限扩大,自己的一切,还保得住吗?

……

茶楼酒肆,市井街头,到处都有移居士绅在讨论:

太残暴了!

十七条性命啊,竟然因为区区千斤铁料,就掉了脑袋……

在这样的氛围下——

原本坚定支持朝廷的百姓们,也迷茫了……

难道,真的不能杀?

甚至,私下里已经有人开始串联,想要再组织一次大游行……

……

消息传到了王廉耳中。

有人提议是否收回报纸……

被王廉否决了。

堵不如疏!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旦真的收回了报纸,那才是大祸端!

他想了想,伏案写了一篇文章,让人交给报刊局,刊登在当天的晚报上。

按照印刷的时间不同,《大明晚报》是下午才会印刷出厂的。

因为昨天的事情,不光是《大明日报》收到了很多针对这件事的投稿。

晚报这边,自然一样不乏投稿。

申时整,一车车《大明晚报》,拉出了印刷工厂,摆放在了各处的书店内、报亭内。

一个个大小报童,抱着一摞摞报纸,奔走在大街小巷内。

晚报上,通篇都是对这件事情的讨论。

并且,还有王廉这个大明司礼监随堂太监、内书堂掌印太监的专题文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