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却笑了起来:
“登辅啊,你先给大家伙,说说你的想法。”
毕登辅是大学堂的教授,担任了好几个科目的教师职位。
听到宋老点明,毕登辅急忙站了出来,给众人鞠了一躬,这才开口道:
“王公公,诸位长辈,诸位同僚,诸位学员。”
“咱们大明现今修建铁路的办法,乃是先用三合土铺筑土路,经过反复碾压后,上面铺设四尺高的碎石子,形成路基。
上面再铺设枕木,枕木上架设铁轨。”
这些基础知识,在场众人都不陌生。
当即,与会众人,纷纷静待毕登辅下面的话语。
“但是呢,这么一来,修筑铁路的速度,就变得很慢了。”
毕登辅转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上面写下一串数字:
“诸位请看,就算不说山区、需要假设桥梁的河谷地段。
本次讨论:
单独只说咱们的铁路,在平原地带的修建速度。
我记录了一个数据:
是平均每四万趟运次,以及配套的工人,单天平均推进一里。
这个数据,是不包含上述难以修筑地区的,单纯指的是在平原地带。
若是综合计算,修建速度更慢。”
众人都纷纷颔首。
在场众人,都是亲手参与了火车、铁路修建事宜的,对这些情况就算了解的不甚详细,也粗略的有个印象。
毕登辅说的差不多。
现今修建铁路,就是这么缓慢。
“那么,慢在哪里呢?”
毕登辅环顾四周。
助手陈金章站了起来:
“毕兄所言,我作为汉武(汉都--武关)铁路的参与人,还是有所体悟的。
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就是山区需要炸开山体,填平山谷,修建桥梁。
因此,虽然汉武铁路的参与工人,达到了七百六十四万人,却也依旧是三条铁路中,进展最缓慢的一个。
这部分地形,是最拖延修建速度的。
当然,毕教授也说了,这一点,不在本次论证之中。
其二,碎石运送不便。
修建标准的双轨铁路,每里需要碎石40万石.(每公里铁路,需要12万吨碎石。)
一辆马车,平均装载不过五石,就算是四轮大车,也不超过十五石。
在商於古道这样的山地中——
大小马车加起来,数万辆车往来一趟,才能推进一里。
当然,这不是车辆只能承载这么多……
而是咱们的先决条件就这样!
碎石是产自山区的。
拿平原上,车辆装载数来讨论,那就没意义了!
诸位也都知道,我们铺设铁路的碎石,都是从商於古道开凿工地而来。
虽然大都是修建道路的时候,炸碎的山石。
算是废物利用。
但是,这东西毕竟太重了,单纯依靠马车转运,速度委实快不到哪里去。
而就算采用汉都开凿道路时产生的碎石,先不说数量够不够用。
就算假设数量够用,也一样是这个问题:
山区运载困难!
也就是说,第二个最大的难题——运力上的不足,严重迟滞了修建的速度!
其三,就是路面渗水层处理,进度缓慢的问题。
也就是毕兄所说的,三合土铺设、碾压进度缓慢。
诸位,以上三点,就是制约我们修建速度的难题所在!”
ps:今天三更。下一章大约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