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从《永乐大典》看文明的转移(1 / 2)

《永乐大典》的原稿,存储在南京皇宫文渊阁中,在“战神”英宗的正统14年,莫名失火,全部被焚。

嘉靖36年,故宫再一次失火,若不是看管太监奋力施救,《永乐大典》正本就要毁于一旦!

“只顾着炼丹、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急忙召集109人,抄录《永乐大典》。

……

也恰恰是这一次莫名失火,有了一个最大的疑点——

明朝有一个人,叫做刘若愚,本名刘时敏。

他是辽阳副总兵刘应祺次子。

刘家可是开国将领,那是世代的富贵。(相当于省区副司令)

然而,14岁的刘若愚,却说自己做了一个梦,然后挥刀自宫了。

三年后,万历29年。

刘若愚如愿进宫,因为出身问题,很快就混到了司礼监当差。

做到了司礼监奉御,也就是负责誊抄等文书事务。

司礼监是明朝24监之首,职权是很大的。

嘉靖36年的这一场大火,四十多年后的刘若愚,他作为一个专职文书的太监,却有了不同寻常的记录。

崇祯年间,刘若愚被牵连入狱,他在狱中12年,写下了《酌中志》。

这本书是最详细的宫廷生活记载,若想还原明朝皇宫真实生活,这本书是绕不开的。

他说自己在内宫当差的时候,听说过这么一件事——

一天,张居正见到有身故张姓官员(谥号文简)的仆人,在阁部前贩卖《册府元龟》。(宋朝编纂最大的史料丛书)

张居正遂说:“这本书乃是张文简公从内阁拿出来的,我想物归原主,将它还给皇宫,可以吗?”

仆人同意了。

刘若愚在书中写道:

“我仔细研究过张居正,他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必然会将《册府元龟》还回内阁的。

但是,张居正后来还回去没有,我不知道!

我更加不知道这本书还在不在内阁!”

刘若愚做了感叹:

承平日久,处处光景与先年不同,然则此书存于不存,与《永乐大典》之存储何处?

又有谁敢饶舌问及也哉?

嗟嗟,难言矣!(原文)

刘若愚是当时司礼监的太监领班,他记载的这件事,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

明朝中后期的官员们,已经视从皇家内阁偷拿珍本古书,为家常便饭了。

若不然,张居正也不会如此轻描淡写的处理这件事!

……

历史没有想当然!

拨开层层迷雾,从稀少到可怜的点滴史册中抽丝剥茧,逐步还原,才能描绘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记载,就能得到这样的推断:

明朝后期的宫廷禁卫,已经松弛到了近乎荒废的地步。

(万历四十三年,一个叫做张差的百姓,手持枣木大棍,一路大摇大摆的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宫殿,差点将朱常洛打死。)

若说宫闱松弛,那官员的道德更是值得说道。

从皇宫内阁偷孤本啊!

就这,权倾朝野的张居正还不觉得稀奇,甚至轻松揭过——

明末官员品性可见一斑!

这样的一个官场,在利玛窦的许诺下,请问会发生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