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将皇城定在了此地——再朝里面一点的三岔口处。
而外围的这一片山谷盆地,则就成了京师外城所在。
运送砖石的车辆,络绎不绝,开挖地基的民夫,一眼都看不到头。
甚至就连给民夫们做饭的炊烟,都像是山林失了火。
……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
新都工地上,单单修建道路的民夫,就高达两万余人。
道路也不需要多么费事。
只管夯平地基,铺上碎石、生石灰、黄土所制的三合土,再做好了排水沟渠就可以了。
然后,任凭往来运输材料的车辆碾压,等新都建成之后,道路早就结实的宛若铁铸了。
到时候再在上面铺设大青石,稍微修整两边,布设好了下水道……
就是一条条漂亮的青石路。
当然,若是水泥能够造出来,那就是水泥道路了……
……
揉揉酸疼的大腿,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
骑马,也就比坐船早回来两个时辰罢了。
但是,王徵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虚岁)。
时日不多啊!
每提前见到王徵一秒,都是无价之宝!
历史上的王徵,得到明亡的消息后,又因为之前没有亲生儿子,不得不屈从家族压力,纳娶了小妾,而违反了天主教教义。
如此内外夹击之下,王徵心灰意冷,留下两封家书之后,选择了自杀。
(王徵的确得到了西方传教士的指点——指点的自杀了……)
甚至,因为王徵行为乖张,注重科技,更是亲手操作实务,一点也不像一个儒门门徒。
因此,王徵被整个士林阶层排斥。
纵观王徵的一生,可以说浮浮沉沉,却始终都只是一地小官。
王徵不是高官厚爵。
不是大官,就没人在意他。
因此,纵然王徵名头大,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近况。
当初朱由检也曾询问了陈奇瑜,这王徵的半个老乡,竟然也不知道王徵家住何处。
还是从宋应星的口中,朱由检才得到了王徵的准确住址。
然而,宋应星却以为王徵已经死了……
明末儒家理念偏颇之严重,可见一斑!
试问,若是朱由检要寻找东林党、复社……党魁,又有谁不知道他们的近况呢?
不,哪怕是问江淮八艳,也是知之者遍地啊!
一个不合群的糟老头子,谁管你的死活!
不单单是王徵不好找,当初朱由检要寻找宋应星,还不是找了好久,才无意间得到宋应星消息的!
做军工的顶尖大牛,竟然比不上一个卖身子的戏子……
国之耻辱!
……
王徵已经被安置在了,最先修建完毕的官舍内。
听闻皇帝到来,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急忙出外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