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前任(上)(1 / 2)

后方是有粮食的,汉水北边还有诸多支流,问题不是几条大山脉,而是这些支流在逆水逆风的情况,难以航行大船。也不是不能航行,想要航行,必须用纤夫拉纤,然后又要在各个山峰边上开凿拉纤的栈道。

有这种工程,还不如将各州百姓组织起来南下逃荒。

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了。

有了这些船,就可以顺着一些支流逆水而上。

还要翻山越岭,但那就好得多了。

不但粮草,还有其他的物资。

韩岳的军队就能得到有力的支持。

“只是河北河东山东百姓苦矣。”朱胜非叹息道。

河东真的没办法了,河北山东也无能为力,虽然朱胜非下令让东南大力支援京西路和河北路,实际上支援的仅是赵构的军队,没有办法救援百姓。

“坚持吧,总比史上要好得多,”方和安慰道。

即便有了方和,北方仍然比较惨。

让方和感到欣慰的是,在他各种引导下,这几个大佬更加重视民生,朱胜非能说出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们那边最大的船只有多大?”

“我们那边……最大的船只都是装石油的船,满载似乎能达到六十多万吨。”

现在朱胜非等人对吨这个单位也比较了解了,一吨,接近十七石。

听到这个数字,几人全部目瞪口呆。

“大宋最大的船有多大?”

朱胜非想了一下说:“据说一些海商打造的木兰舟,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不但装了许多货物,里面还载了数百人,中积一年之粮,在船上养猪种菜酿酒,常见的多是两千多料船,大者能超过五千料。”

料不是载重单位,也不是容积单位,多指造船用物料,一般一料载重三百来公斤,但也要看,若是宽体船,一料往往能接近四百公斤,若是窄体船,连三百公斤也不足。

两千来料,大约是七百吨的海船,比内河所谓的万石大船还要大一点。若是五千料,就更大了,能达到一千六百吨。

朱胜非说这话时有些不好意思。

木兰舟可谓是宋人的骄傲,然而与方和所说的大船,根本不能相比。

但是方和对宋朝的航海一直持着赞同的态度。

中国古代航海巅峰时间乃是郑和下西洋,并不亏本,只是赚来的钱一起放在内库,户部一直贴补,所以后来刘大夏才烧掉图纸,接踵而来的就是禁海、倭寇,搞的乌烟瘴气。

宋朝也不是不管,海商出海前得向市舶司提出申请,验看货物,人员,甚至人员编为纲保,回来后若是人员数量不对,会派人盘问原因。南宋时甚至派水军驻扎马六甲海峡。

管控还是很严格,最大的区别就是彻底向民间放开,要么就是资产不足不准做海商。但资产不足,你跑到海外做什么生意?

所以宋朝海贸一直很平静,以至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实际在这种平静的氛围里,不但朝廷收益,许多百姓和商人也跟着受益。

“海运还是很重要的。”

朱胜非苦笑:“等等吧。”

方和以前说了许多。

沾到了大洋彼岸,必须有发达的海运。

但不久,连东南都准备临时地放弃,还谈什么海运,什么大洋彼岸。

“朱公,你误会我意思了,虽然商贾重利轻义……”

古代商贾地位不高,指的就是他们的品德,大多数时候扮演的是很光彩的角色。宋朝也有,比如西夏边境的走私,从西夏那边贩来青盐,再将宋朝各类货物运过去,包括一些管控的铁矿石铁器,若不是如此,仅是铁,就会让缺少资源的西夏人头痛万分。

方和略有些赞同,最好的例子就是八大晋商。

“这是短的地方,长的地方就是能让商业更加繁荣,利于经济发展,朝廷也可以多征许多商税。”

宋朝的关税还是比较重的,十抽一,也就是1%的关税。

但是方和又说道:“以后说。”

第二天早上,几十个大板汉集结。

方和大伯发矛,不但有长矛,还有短矛,以及许多捕兽夹。但这是临时性的器具,早上领取,晚上缴归。等到捕猎结束,会全部销毁。

这个大伙是全懂的,它们全部对付野猎的真矛,不是拍戏的道具矛。连野猪都能杀死了,况且是人。

若是随意流传出去,就算不找方和,也准得找到方和大伯。他岁数大,身体不好,不会关太久,不过喝茶罚款是免不了的。这是不出事的情况,若是出了事,那怕是方和大伯,也得要关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放出来。

“大家先熟悉一下。”

长矛是拿在手里刺。

短矛是抛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