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变(上)(2 / 2)

“太傅,你来了,这次来的比较早。”

与上次相比,这次隔的时间要短多了。

“太傅,说一条好消息给你听。”

消息是昨天刚送来的。

接到诏书后,韩世忠兵出洛阳。

上次完颜娄室破陕州,陕州是他亲自打的,但又派出两部人马,先后将商州、虢州拿了下来,随后率军渡河,挥师北上。

三州都有一些留守的金军,不过大部队已经撤走了,留守的人马不多。

韩世忠兵分两路,迅速将三州收复。

河北的金人听到这个消息,一部人马想要渡过黄河援救。

黄河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因为韩世忠提前做了安排,等到金人援军大部人马渡过黄河时,韩世忠安排的呼延通突然率一万多兵马杀了过来。

此战不但用了汽油,还用了白磷弹,先后击毙了三千多金兵,还有更多的金兵被杀的走投无路,于是往黄河里跳,一个个被活活溺死,大部分金国的战船也被焚之一空。

方和想了想:“也不能掉以轻心,主要金国主力军队已经撤回去休整,留下的兵马不多,且多是契丹和汉人的降兵。到了他们第三次入侵时,就不容易对付了。”

赵谌点头。

就包括在应天府打败的两次金军,都不能称得上是金人的主力军队。

不过这次出兵还是有意义的,不但将京城以西黄河南岸的疆土一起收复回来,与陕西联连一个整体,同时也鼓舞了更多的河东百姓,让他们站出来反抗金人的统治。

义军越多,金国越是头痛。

因为只要有了义军,金国就要安排留守的兵力。

如此广大的地区,全部要安排留守的兵力,得需要多少军队?

金国又能抽出多少兵马?

就算能抽出足够多的兵马,最后也会被财政严重拖累。当年契丹人也曾占领过开封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仓促撤出中原。

“也要注意这些力量,几十年前我们的形势比你们危险多了。”方和说道。

他说了游击战和持久战。

“你们的太祖真了不起。”

太祖就太祖吧。

方和又说了国天下和家天下的区别。

在宋朝,不要指望执行“国天下”了,但也要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指各地乡绅和士子,而是指所有的黎民百姓。

若不将这个地位弄清楚了,就是以后宋朝收复中原,用了多久,这个王朝还会迅速腐朽衰落。

他说了方孝孺的《深虑论》,虽然方孝孺就那么一回事,但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过方孝孺关注的只是制度,当然,制度确实是比较重要的。

就像前段时间方和给赵谌上课,开始时讲的就是各种制度。

然而仅是制度和经济还是不行的,一个王朝想要长久,必须关注民生,并且将民生务必排在第一位。

现在正规了,安排了修起居注的官员。方和在说,修起居注的官员在记录。

实际这等于又是在上课了。

说了好一会,方和才停下,问:“水稻能不能刈割?”

赵谌答道:“未到,但听诸公说,快了,虽未到刈割之时,已经能看出大约的长势和收成。”

“如何?”

如何?赵谌看着胡寅。

不能怪赵谌,得考虑人家的岁数。

胡寅说:“长势喜人哪,若是和平时光,仅是太傅带来的这些作物,便能让大宋国泰民安。”

瓜果蔬菜大伙不是很重视的。

他几样作物,全部重视了。

ez是鱼米之乡,有没有杂粮无所谓,但许多重臣都是从北方来的,能看出它们的意义。比如韩世忠,大多数杂粮作物开始收获,韩世忠下令,让百姓一律不得食用,然后将它们交给各州府,由各州府的官员向百姓推广,以便明年京西路大面积地种植。

然后这些杂粮被范致虚知道了,他写了一篇奏疏,请求ez将这些种植的杂粮全部收购上来。

ez是鱼米之乡,无所谓了,但是陕西比京西路还需要这些杂粮。

朱胜非几人商议后,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正在派人到处收购,准备未来一起用船运到陕西去。

棉花的意义就不用说了。

原先大伙一直没有弄明白它是如何脱籽的,又是如何纺纱的,棉花吐絮后不太重视。

随着方和研发出相关机械又开始推广后,不但官员,百姓也重视起来。

到了冬天,不但中原地区,长江地区也比较冷。

因为重视,明明有了机械,大家都不敢用那些轧棉机脱籽,而是小心地用手将一个个棉籽剥出来,以便留作来年的种子。

当然,最重视的还是一稻二麦。

赵谌又站起来冲方和施大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