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后开始办一件重要的事,他与朱胜非找到王襄,让他随皇太子一道去ez。
ez在长江南岸,比襄阳还要更安全,王襄答应下来,于是将手中的兵权交到韩世忠手上。
大伙松了一口气,如果王襄不答应,他手中兵马最少,包括方和在内,都拿他没办法。
至于钱盖和张思正两人能说凑合吧,至少比汪伯彦、黄潜善之流好得多。
方和将韩世忠叫到一边,说了翟进、翟兴兄弟以及李彦仙三人的事迹。
“翟氏兄弟在洛阳,李彦仙在商州,因为没有得到朝廷足够的支援,三位壮士先后殉难,但三人皆是名将之姿,我们走后,你一定要与他们联系上,相互协助,避免被金人各个击破。”
除了这三人,未来河南还有诸多义军,特别是鼎鼎大名的忠义社,里面也涌现出许多名将,如牛皋等人,这些人也是值得拉拢的。
韩世忠一一记下。
方和开始搬物资,先是粮种。
未来北方因为战乱,耕地荒芜,许多地区居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因此粮草是重中之重。
靠方和采购大米也不是一个办法,更是养不起。
于是方和采购了一百吨常规稻种,不是杂交稻,那个产量高,但不能留种。
不但有水稻的种子,还有五十吨冬小麦,以及玉米、土豆、花生、向日葵、红薯、南瓜等杂粮种子。
因为韩世忠现在手上兵马多,方和又替他准备了两千吨大米,两百吨钢材,以及硫磺、汽油、白磷等物资。
最后是二十万缗铜钱。
这些物资采购完了,方和手上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但替韩世忠留下了一个好底子。
方和、朱琏母子与诸人带着近千兵马继续南下。
这回不急了,襄阳官府还替朱琏准备了车驾,在路上,方和开始教导赵谌。
不但赵谌,方和还将朱胜非、赵鼎、张叔夜等人叫来一道旁听。
方和说的是历朝历代的制度。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没有后人所讲的那样不堪,当时不这么做真的不行,五代十国太乱了,各个军阀都成了大老爷,食人、叛变是家常便饭的事,仅是史书记载的哗变就达到了数百起。
虽然宋太祖收拢了兵权,不是不用武将,边境各州军的长官都是由武将担任。
不过自从韩琦喊出那句名言,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一切就变了。韩琦本人也因为一个妓子就斩杀了狄青手下大将焦用。
反正没有了上升空间,即便立下大功,且看狄青、张亢、王韶等人落得什么样的下场,我干嘛拼命。
朱胜非等人都是进士出身,听后无言。
然后是宋朝的冗官冗政现象。
为了节制地方官员的权利,宋朝采用了差遣官制度,于是各种冗乱产生,即便方和也搞不清楚知州和通判权限有何区别?
宋神宗发起了元丰改制,想恢复唐朝的三省制度,但又没有取缔差遣官制度,并且继续延用枢密院,于是更冗。
就像京城军器库,装备了三十万百姓,可想而知,得有多少器甲,然而前线许多将士因为缺乏器甲,不得不穿着纸甲与敌人作战。
以及吃空饷,最厉害的就是郭药师,他手下只有三万兵马,却上报五万兵马,三十万乡兵,宋朝为了拉拢他,只好乖乖地发兵饷,以至郭药师聚拢了大量财富。
若不是他手中钱财多,完颜宗翰也不会打他家产主意。
其他将领手下也有或轻或重吃空饷现象,为什么,因为军饷沾到了枢密院、兵部、户部多个部门,谁都理不清楚,有好处为什么不捞?还不如恢复原先的制度,财政全部由三司来负责。
赵谌认真地问:“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有啊,后人的做法就是军政区分开来,政不得干涉军,军不得干涉政。但眼下不行,必须对前线诸将放权,甚至临时性地恢复唐朝节度使制度,前线诸将才能便宜行事,不然打不败强敌。”
赵鼎和朱胜非听了,深以为然,就像韩世忠,他即将顶在前线了,若是这时候,派一个文官或太监对其进行监督掣肘,那肯定完蛋了。
方和一路讲解。
不但讲以前各个朝代的制度,还讲了后面一些朝代的制度,以及西方的制度。
朱胜非和赵鼎大感受益匪浅。
这也是方和所要的,政治不是开玩笑的东西,就像后来的选举制和共和制,如果搬到宋朝来,因为太超前,国家不是变好了,反而会变得更糟糕。
让他纸上谈兵行,但到执行就没有那么能力了,主要还是让朱胜非和赵鼎反思,然后改革、执行。
他们才是真正的内行人。
几天后车驾来到ez,岳飞有些不满地说:“来到ez,我没有用武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