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郡,西县。
徐庶带着戏志才,刚从工业区内出来。
二人身前身后十几步外,分别有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徐庶作为一名内阁阁臣,考虑的都是大方向的事情。
具体执行工作,都有具体的官员负责。
徐庶持续留在陇西,一是帮着执行官员答疑解惑,二是视察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
今天,徐庶在陇西知府戏志才的陪同之下,视察西县的各种建设成果。
“志才,再过两三天,我就要回王都去了。接下来,这整个陇西,我就交给你了。”
“元直请放心,我必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不过,我还有些事情想要请教。”
“嗯,你说。”
“按照大王的规划,最终的工业区域,是目前厂区的十倍以上。为什么要把大量工厂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分配到全郡各县?让各县均衡发展,才是更好的吧?”
徐庶笑道:
“这个问题,大王对我提起过。
工厂扎堆,很容易形成互补效应。
就比如做衣服,纺纱、织布、染色、缝制、包装,可以由不同的工厂完成。
……
同类工厂多了,还会促使技术革新,价格下降。”
戏志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道:“那么,其它县城,应该如何发展?”
徐庶叹了口气,眼中露出一抹忧色:
“年轻人流向工业区,乃是必然趋势。
大王说,这叫年轻人外出打工。
在我看来,那些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最终都会定居在打工的城市。
这座城市,未来必定发展得越来越快。
反之,别的县城,会显得越来越落后。”
戏志才也是聪明人,立即推演出了徐庶未描述的东西。
夏国大搞工业区,必将使得工业区大量吸纳人口。
大量人口,是需要吃穿住行的。
饮食业,服务业,房地产……都会因此而发展起来。
不必官府推动,工业区所在城市,就会越来越发达。
越发达,就会对别处的年轻人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别的县城不断流失年轻人,还谈什么发展?
到了最后,各地就只剩下老弱了。
如何解决?
戏志才陷入深思。
二人继续向前走了一阵,便听到了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
戏志才抬起头来,看见一大排用木头修建的简易房屋。
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笑容。
“元直,这是西县的希望小学。”戏志才向徐庶介绍,“我见国内已经把老师派过来了,干脆让各县马上开始教学。等到正式的校区修好,再让孩子们搬进校区。”
徐庶赞许地点了点头。
戏志才出身贫苦,小时候侥幸入读荀氏族学,方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这一点,早已被安全司调查清楚,相关资料徐庶也看了。
因此,戏志才对于教育的重视,徐庶完全理解。
“西县未来可能有四五十万人,我打算在西县建立十座希望小学。
较大的有两座,各自可以容纳学生六千人。
其他八所希望小学,预计会有学子两三万。”
戏志才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片大工地:“那里,就是一座较大的希望小学。”
徐庶放眼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