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诗词夺魁,才惊四方(完)【 求推荐票!】(1 / 2)

五代华章 F天尘 8869 字 2023-05-18

“第一首,饮湖上明月出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一句刚念完,就有不少学子暗道好工整,好自然。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北宋苏轼

全场学子不禁开始小声议论起来,看样子十分激烈。

座上的贺熙涵第一次也不禁点了头,她十分喜爱这诗。

“我就说了吧。”李韵康哼哼道,然后自己就开始拿笔抄下来,他要背下来。

蔡庆书暗道,这第一首就足以留芳传世了。

抱着期待的情绪,他开始念第二首。

“题醉中诗会卷后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出处南宋陆游

这一下全场开始沸腾起来,如同炸开了锅。

李韵康则是停下了笔,一楞一楞的。

这诗牛啊!以酒为旗鼓,以笔为刀槊,纸为战场,气势如洪,完美的将酒和书法结合在了一起。

李翩鹤面上闪过不可思议的神情,这诗他自问是做不出的,但是此诗却是完美之极。

“此诗好像展示了一位书生在疾笔喻战中拼杀。”

“李太白在诗中曾言:“左盘右蹙如惊电”这诗状同楚汉相攻战圩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李白诗中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

“那不是说此人是再世李太白?”

“此诗定足以名留青史。”

蔡庆书不停地读着最后两句“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这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出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若是当今圣上听闻此诗,一定大喜过望。

大理寺卿之子袁建业,刚开始一直和刘先琦静观其变,却没想到在半路上,这个平时和蔼的舍友,胸中竟然蕴含了这样的宏伟的志向,二人对视一眼。

”子芸此诗倒是写出了我的肺腑之言。”袁建业内心被触动了,此刻他心中不禁有了一个想法。

“子芸还是那个子芸,居然让你这个去年第四都刮目相看,哈哈哈。”刘先琦大笑道。

此刻花秋水脸色尽是敬佩之色,心道,好宏伟的志向。

萧天行一切早在意料之中,此诗也是他内心的想法,想当年,陆游有出奇制胜的满腹韬略,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有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但是等到垂垂老矣,都没能等到。

这股遗憾,就由我来替您完成吧。

许久之后蔡庆书才反应过来,还有最后一首。

他声音颤颤,这前两首就已经是举世无双,这第三首会如何?

他镇定下来,又开始朗声读道:“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此诗一出,全场皆默。

为首几人纷纷站起,目光尽是骇然。

李翩鹤叹了口气,只说了一句话:“自今日始,诸葛丞相之诗,已写尽矣。”

“不用比了,此轮我认输。”李翩鹤目光复杂的望着萧天行,此人文采近妖,能不能收为己用呢?

“我也认输。”袁建业第二个开口。

“本小姐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你那句淡妆浓抹确实打动了我,我也认输。”贺熙涵也说。

“我也认输。”董俊坤道,世子都认输了,自己也认了,毕竟这规矩是自己提出来的。

黄棕笑道:“好一句千载谁堪伯仲间,我认输。”

七人有五人认输,冯公子作为李翩鹤一边的人,也得认输,最后一人,同平章事之子徐耀之也惭愧地认输了。最出色的七人都认输了,其余学子也没有什么异议。

萧天行明显感觉到,这些人是分了派系的,比如那董俊坤和冯公子,就是以李翩鹤为首。贺熙涵黄棕袁建业则是一派,这贵圈比想象中要复杂啊。

“好了,既然你们都认输了,老夫宣布,这一轮结束。下一轮是对对子,谁来做第一轮的擂主?”蔡庆书笑道。

“我来吧,时间不早了,快些结束吧。”萧天行淡淡道,他既然已经出了风头,就直接结束这大会吧。

“是不是只要没人能问倒我,我就是第三轮的第一?”

“不错。不过很难,在场那个不是年轻俊杰,饱读诗书?”

“一个个来吧。”

看他这样子,为首几人十分恼怒,冯公子又跳出来,大声道:“你别欺人太甚,这对对子,不是作诗,这一轮你必败无疑。”

黄汝臣点头道:“不错。”他对自己的水平很有自信。

冯公子出了第一对,“欲无祸于昭昭!”

萧天行道:“勿得罪于冥冥!”

冯公子顿时脸色难看,转瞬即破。

贺熙涵道:“花已半寻休纵斧!”

萧天行道:“萧何三计定安刘。”

她又继续思索新对。

董俊坤道:“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

萧天行坦然道:“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黄棕道:“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萧天行指着花秋水身前的琴道:“地作锦瑟路当丝哪人能弹。”

黄汝臣道:“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

萧天行伤感道:“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黄汝臣不甘心,又道:“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