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三年二月初,昭宗深知宦官之祸,欲召诸大臣除之,奈何宦官掌控朝政,遂私宰相崔胤,立旨,命折,杨,萧等数家旧臣回朝参政,三路钦差呈谕旨分别前往大同府、潞州、广陵郡。
萧府
“老爷,有钦差来了。”一名家仆小跑到书房,禀报萧正。萧正闻言,立马整理仪容,出门接旨,送旨的并非是宫中太监,而是一个精瘦的男子,“贵使,老夫来迟了。”萧正对圣旨微微拱手。“刚好,萧尚书。”钦差笑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差面色一肃,高声念了出来,
“臣在。”
“萧卿为官数十载,所名甚望,以清正肃纪朝纲,有功于社稷,然卿正处壮年,何故赋闲不治,岂不知天下百姓念其恩德,思卿仁德。朕继位数载,奈何宦祸尤深,不得行仁政,今召卿辅政,封中书令,所以共谋大局,望卿切勿推脱——钦此。”
萧正微微苦笑,当今圣上这是遇到麻烦了,想到我们这些老臣了,还用天下百姓为理由,以大义趋之,令人不能拒绝,当下只好顺从。
“臣萧正接旨。”
“萧尚书,哦,不,是萧中书,陛下很看中你,好好为国效力吧”钦差又露出笑容,有示好之意。“一定,一定。”萧正神色认真的说。
送走钦差,萧天行立马跑了出来,“嘿嘿嘿,恭喜父亲,贺喜父亲。”萧正看着这个不省心的儿子嬉皮笑脸的样子,气打不一处出,“你懂什么,此去前往京都,危机重重,岂能儿戏?!”萧正骂道。
“是祸躲不过,唯一的办法就是逆流而上,父亲,带我去吧。”萧天行也收起嬉笑,认真的说,身上充满锐气。
“好吧,你可别在京都弄出什么幺蛾子。”萧正叹了口气,无奈的说。
“我听从父亲的安排就是了。”萧天行道。
萧天行立马就回屋里收拾东西,要带的书,刀什么的全部备好先。
萧府听闻萧正又做了官,纷纷欢喜,族中好多老前辈也来道贺,萧正一一受了。当天晚上便举办了晚宴,萧天行大饱口福,吃的津津有味
“少主。”
一声呼唤使萧天行顺声望去,萧健恭敬的立在身侧。
“你也要随我入京?”萧天行喜道。
“是啊,少主,俺可是你滴贴身护卫。”萧健摸着后脑,开心的笑了。
两人的拳头在空中互碰,
“你可得跟好我啊”
“那是当然的。”萧健坚定的说,憨憨的脸上十分认真。
“我明日寅时出发,记好了。”萧天行潇洒的别了萧健,来到父母居所,房门掩着,昏黄柔和的灯光沿着门隙透出来,窄窄的如一道金边,就像一轴帛书。
深呼吸,轻叩门扉。
“进来。”
一如内,便看见阿母红着眼看着他,手里抓着一件新制的红色衣袍,他历来偏爱赤色,不是为他做的又是为谁做的?本来这种事婢女做就好了,但是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他前去京都求学,可能很久才会回来,衣服的一针一线都是长孙慕昭亲自缝的。
萧天行不禁动情的喊道:“阿母。”
“手艺不如从前了,也不知道合不合身,快试试吧。”萧母强笑着说。
“儿子不去了”萧天行轻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