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和冯宇航的恩怨持续了几个月,期间倒是也有双方圈内好友被记者问及过,但大家都会避开两个人的恩怨。
只有张琦俐,是主动且较为鲜明地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
虽然她在微博里没有提及到李亦的名字,但表达出来的态度却是很明显。
比如她前一句是“有误会”,后一句就是“我相信冯导的为人”,然后更是暗戳戳地说,自己站出来支持冯宇航,会惹到很多人不高兴,这里面的“很多人”,说没隐喻是不可能的。
最主要,李亦和张琦俐曾经有过节。
对于意中人以及支持李亦的路人来说,这不是对号入坐,总不能被人指着鼻子骂,才知道原来还有自己的事吧。
“不是,冯大炮都没有出来说话了,你出来凑什么热闹、蹭什么热度?”
“张嘴闭嘴冯大炮,李亦的粉丝素质是真的差!张琦俐没毛病,重情重义,帮朋友说话有什么不对?而且她也没有说你们家哥什么吧?”
“别说什么重情重义帮朋友出头,玩微博的人谁不知道张琦俐爱蹭?得,春节档又直接避雷了一部电影!”
“看看看,这就是饭圈粉,懂不懂就抵制这个抵制那个,要不干脆抵制所有人吧,院线只能放李亦的电影。”
“.”
张琦俐的微博评论区里很快就变得血流成河。
整体局势上面,还是不喜欢她蹭热度的人更多,而且多很多。
张琦俐是出了名的独立女性,虽然经常挨骂,但粉丝群体是出了名的战斗力强,所以吵起架来是一点都不带虚的。
国宇传媒。
道完歉后,冯宇航知道自己不能再闹幺蛾子,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定制大师》的后期制作之中。
“张琦俐是什么情况?她有没有联系过你?还是你找她帮忙的?”
林国强将他从剪辑室里面拉出来,张嘴就是一连串的问题,搞得冯宇航很懵。
了解了事情原委后,他摇头道:“我们都很久没联系了。”
其实冯宇航在圈内的人缘还是不错的,因为他地位高,向下看自然全都是笑脸,大多数人都会捧着他来。
张琦俐也是如此,嘴巴不是一般的甜,脾气不是一般的好,当初合作的时候,哄得冯宇航非常开心。
但是,这个女人野心很大,还喜欢打拳,经常公开说一些非常有争议的言论。
即便是以口无遮拦著称的冯宇航都心有戚戚焉,所以合作结束之后,他便有意减少了和张琦俐的联系。
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一个久不联系的人,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
冯宇航虽然知道她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电影、蹭热度,但帮自己说话,这是事实。
这让近段时间承受网络暴力、各方压力的冯宇航,竟是有种感动萦绕心头。
林国强确定了冯宇航确实不知情,松了口气,但语气更严肃了:“老冯,你刚抽身,可别又掺和回去。
要是被张琦俐用了你的名义,到时候你可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张琦俐吃的就是独立女性带来的红利,冯宇航不一样,他可吃不到红利,要是被扯进去,处境只会变得更差。
冯宇航自然晓得,点了点头。
林国强又道:“还有张琦俐的联系方式吗?让她不要再发声了,免得节外生枝。”
他看的很明白,因为张琦俐发声,如今网上看似也有不少人支持冯宇航,但要是任由舆论扩大,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得利的只有张琦俐,必须得知会一声,免得成为了别人做宣传的梯子。
冯宇航转头就跟张琦俐知会了一声。
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电影,还有票房能不能达到对赌的要求。
这会儿李亦要是可以帮忙宣传电影,冯宇航甚至愿意开直播向李亦连敬三杯酒。
另一边。
接到冯宇航电话的张琦俐,很是听话地便答应了下来,说了不少李亦的坏话,让冯宇航颇为高兴。
反正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虽然有很多人骂她,但电影《单身女王》已经挂上了热搜,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将会在大年初一上映。
也是因为现在距离大年初一还有不短的时间,电影的宣发还没正式开始,不然张琦俐可不会管那么多。
挂了电话,张琦俐嘴角浮现出不屑的笑容。
“到时候找我拍电影?”
“老娘自己不是导演?”
张琦俐对自己的《单身女王》十分有信心,不止是电影内容能抓到舆论热点,引起女性的共鸣,还有营销计划,也是做的十分完善和精彩。
她觉得,自己会在这次春节档上,给圈内来一个非常大的震撼!‘还要不要继续提李亦呢?’张琦俐犹豫地想着。
李亦身上的流量,很难让人不想蹭。
只不过冯宇航就是前车之鉴,张琦俐觉得还是不要节外生枝,放弃了这个危险的想法。
“男人都是怂货!”
张琦俐骂了一句,要是冯宇航不这么怂,她能不受太多影响并且为《单身女王》争取到更多的曝光。
本来事情都要告一段落了,张琦俐却突然下场,李亦倒是谈不上生气。
因为这很符合李亦对张琦俐的印象,就像苍蝇,不对,蚂蚁一样,哪里闻到香甜味就往哪里去。
对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敢提,李亦自然不会上赶着给热度。
《庆余年》的拍摄来到最后阶段,李亦不再管网上的纷纷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之中。
时间很快来到了10月23号。
横店。
宫殿内。
此时,来到了《庆余年》第一季的最后一场戏,也是一场许多人觉得尬,但也有许多人觉得非常燃的一场戏。
范闲在宫中宴会被质疑抄袭,当场醉酒背诗百首。
这一场戏本来不是杀青戏,只是当时拍了两天,李亦对效果不满意,便将之放到了最后再拍。
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出在自己的身上,李亦觉得自己念起诗来,台词是没问题的,也有范儿了,但少了一股子意气风发、姿态狂发的感觉。
做了这么久的文抄公,李亦也从一开始的尴尬不适应,到现在已经坦然——
别人的夸奖自己应当有一份功劳,毕竟,要是没有自己,他们哪能听到这些好歌,看到这些好电影,好电视?
一点毛病都没有。
所以,也不是底气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