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爆发,密诏苟晞伐之,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当他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时,遭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此时洛阳空虚,被刘聪、王弥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馀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公元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
公元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在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历史巨变的同时,由于晋朝王子司马睿带领晋朝宗族、贵族、士族、臣民和民众,“衣冠南渡”逃到江南及中国南方各地,因此延续了晋朝的统治,司马睿建立的晋朝史称东晋,原来的晋朝称西晋。
东晋在三国时代吴国的地盘上建立国家,形势并不乐观,因为吴国被晋朝所灭,虽然这场生灵涂炭的灾难已经过去63年(公元280年至317年),但是江南民间对这场灾难状况仍然记忆犹新,中国南方人民对晋朝的仇恨仍然没有消除。幸运的是在六十三年时间里,晋朝培养了一批像陶侃(江西九江士族首领,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爷爷)本地士族首领和地方官吏世家。加上西晋灭亡后,从北方度过长江入住江南和中国的晋朝的宗族、贵族、士族、臣民和民众大概有200多万人,这些都为东晋在中国南方的统治奠定比较稳固的基础,使东晋社会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社会环境,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晋为了对本地土著人民与北方移民区别对待,给予北方移民更多的税赋减免优惠,以及购买土地、为官、当兵和经商等方面优先权和便利条件,因此东晋朝廷将北方移民专门注册称“客户”,客ke在古老东南亚南岛语中是去、离开、从某地到某地的意思,在汉语中“客ke”为名词时是外乡人的意思,“客ke”为动词时是去、离开的意思,目前西南官话仍然将“去”读成“客ke”,晋朝人肯定也是这样读“客ke”,这说明晋朝时,北方汉人仍然保留着人类迁徙前东南亚古老民族的文化及习俗,因此晋朝人仍然可以跟当时的中国南方人进行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交流。
衣冠南渡是南方客家人群体形成的基础,经过一千多年的民族大融合后,今天的客家人已经成为南方土著,客家语吸收了很多古越语词汇如客家人称妇女、母亲为ya,目前仍然继承古越文化的中国壮族、布依族等,以及东南亚很多民族也这样称呼妇女和母亲,而当今的客家人风俗已经基本南方化。这说明,不管历史过程多么苦难和曲折,中国人都能走向和解、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与东晋社会相比,中国北方的十六国风云变幻可谓目不暇接、血肉横飞、惨不忍睹,西晋灭亡的祸根是胡人内迁中原,十六国历史起因是内迁中原匈奴首领刘渊率领匈奴部族起兵反抗晋朝暴政,从而激起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氐及高句丽等居住在中国北方、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响应和支持,同时中国本土的军阀士族也借机加入反晋战争和割据,由此导致西晋王朝快速灭亡,少数民族及中国本土士族首领纷纷割据称帝建国,展开中原大混战,军阀们都想平定天下,统一中国。
在这个阶段中国西北、西域和中亚等地区先后由前凉(汉族士族军阀)、前秦(氐族军阀)、后凉(羌族军阀)等军队控制,但是这些地方的统治方式非常松散,当地大多数地方由匈奴、丁零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部落政权统治,因此,中原外派军政机构很难统治这些地区,中原朝廷的军队只驻守城镇及关口,负责收取通城通关费用,军队下辖的官府只能收取军镇周边人民的税赋,因此驻边军政机构往往入不衍出,依靠中国朝廷给予军饷和物资。
为了摆脱朝廷支持和控制,进行独立发展,驻边军政机构往往走独立建国的道路,向西发展,建立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获得稳定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在这个历史阶段,匈奴、丁零(白人部族,最早居住在西伯利亚贝尔加湖地区,后迁移到西域、中国西北和北方等地区,是羯族的前身)等西域部族在中国戍边官府官兵威逼下继续西迁,从而导致中亚、中东、欧洲等地区产生和形成很多国家。如这个阶段贵霜帝国在中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都是中国西迁士族、西北及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亚、中东和欧洲进行军阀混战的结果。这个事情贵霜帝国进入强盛期,它领土包括今中国新疆、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等地区、阿富汗全境、波斯全境、巴基斯坦全境、印度恒河流域等北部地区,根据历史考证贵霜帝国是最早统治今天中亚、阿富汗、波斯和巴基斯坦的国家,是南亚次大陆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统治印度地区的国家(今天我们看到的印度、波斯等历史是西方学者根据他们意识形态的需要编制的小说故事集),是中国士族和少数民族列强将中国文化、国家体系和制度系统地传入中亚、中东和欧洲,否则这些地区仍然过着部族方式的原始生活。
当时,匈奴族是横行中亚、中东和欧洲等西方世界的伟大民族,西方人对匈奴人非常恐惧和敬重,在西方人眼里,匈奴人不仅是西方的征服者,而且也是中国地区征服者和统治者,因此欧洲人称呼匈奴人为hans,匈奴人在欧洲创立国家匈牙利为han,而han的读音与“汉”的读音完全相同,这不是偶然现象,这说明当时欧洲人知道在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汉国,他们认为匈奴人就是这个汉国的主人。而西方人称呼中国人为秦qin,因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伟大国家,同时氐族、鲜卑族创立国家采用秦qin或契丹qidan(快读也是qin),这样加强了古代西方人对中国人为qin的身份认证。在西方人文化概念里秦qin早于汉han形成,这是历史事实造成的。
在这个阶段中国北方控制在匈奴人和鲜卑人手里,通往中国北方境外的雁门关长期被匈奴人控制,因此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等地区游牧民族可以自由进入中国;中国地区通往东北平原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山海关等重要关口控制在鲜卑人手里,因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可以不受限制地大量涌入中国。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五胡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国的境外人民有500多万人,而当时五胡内迁中原形成的人口规模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因此,当时中原已经看不到汉人村寨,到处可以看到穿胡服、讲胡语的人民,中国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的胡化非常严重,中国北方的汉文化几乎荡然无存!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对中国北方社会产生有益影响的有两个国家领袖,一个是后赵国皇帝石勒,另一个是前秦国君苻坚。
石勒是羯族首领,但是他精通汉文化,能够体恤人民疾苦,他推翻前赵匈奴人的统治,统一中原后,推行仁政,减免税赋,发展地方经济,因此中原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等到很大恢复和发展。
苻坚是氐族的王亲贵族,他从小热爱中华文化,饱读诗书,爱护人民。他主政前秦后,重用王猛等汉族精英,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推行胡汉一家亲政策,取消一切优待胡人的政策,推行人人平等的社会及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贸。在统一中原后,在军事上,苻坚利用氐族在文化和军事方面的优势,统一四川地区,派遣嫡系精兵重新统一和控制陕西、河西、新疆和中亚地区,恢复中国对广大西域地区的统治,真正实现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