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京都,皇宫内的气氛沉静而庄重。李琦坐在华丽的龙椅上,低头沉思。
他正考虑着解除民间盔甲限制的问题。
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出自对大夏国内发展的深思熟虑。三年来,大小战事都由李琦的系统士兵奋勇而战,大夏子民几乎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武德。
李琦相信,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尚武之风,必将走向腐化和堕落。
然而,他也明白解除盔甲禁令不能草率行事,否则会给国家带来内乱。在大夏国内,仍有许多旧地主和旧儒生对他的统治持反对态度,他们一旦有机可乘,必然会制造麻烦。
因此,解除盔甲禁令的对象必须符合一定条件。首先,他们必须具有汉籍身份,这是李琦对民族身份的坚守。
其次,他们需要通过李琦的系统文官和民兵的考核才能获得解禁资格。这个考核看似公正,实际上却是由大夏国家设在一处的办事员进行背景调查,以确保安全。
不仅如此,即使通过了考核的汉籍大夏子民,如果有任何叛乱行为,大夏军也不会手软。如今,大夏军队已经装备了线膛燧发枪,一枪就足以破甲碾压敌人。这种强大的武器装备将成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的有力保障。
李琦明白,这个决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只有在确保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的前提下,李琦才会迈出这一步,让大夏子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武德,重塑民族的尚武精神。
大夏放开民间的持甲禁令,鼓励大夏子民燃起尚武之风。
然而,眼下的现实是盔甲仍然被视作奢侈品,一般老百姓难以负担得起。尽管如此,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广袤的大夏土地上,热闹的集市上摩肩接踵,琳琅满目的刀枪棍棒摆放在摊位上。这些兵器的闪亮光泽在阳光下闪耀着勇气和力量的象征。市民们走过这些摊位时,不禁被这些锋利的武器所吸引。有些人停下脚步,观察着每一把刀刃上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和力量。
在一处宽敞的广场上,大夏军的民兵们正在进行训练。他们身着整齐的制服,手握精致的兵器,每一次挥动都带着一股威猛的气势。他们的身姿挺拔,精神抖擞,仿佛化身为战神般凛然而立。
在民兵队伍的前方,一位身着华丽装束的军官正指导着训练。他的训练方法独特而严谨,每个动作都蕴含着精确和力量的平衡。他手持一把利刃,挥舞着展示着出色的刀法技巧。每一次挥动都准确无误,宛如天上的繁星般闪耀。
沿着广场的边缘,一群汉籍民聚集在一起,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训练。他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渴望能学到一招半式。一位民兵走上前去,耐心地解释着动作的要领,一遍遍示范着正确的姿势。汉籍子民们认真地模仿着,他们的动作虽然生涩,但却充满着渴望和热情。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大夏子民的尚武之风在广场上燃起。刀枪棍棒的挥舞声、训练指导的呼喊声、汉籍子民的欢呼声,交织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画卷。这是一种新的开始,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武道盛宴。
尽管盔甲仍然是奢侈品,大夏子民并没有气馁。他们将从刀枪棍棒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武道传奇。而这一切,只是大夏子民在尚武之风下迈出的第一步。
................................................
图尔汗苏丹坐于富丽堂皇的王座上,大厅中的烛光投射出柔和的光芒,映照在他威严的脸庞上。他的双眸深邃而锐利,透露出一股决断和智慧。身穿华丽的袍子,他展现出统治者的威仪。
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壮丽的丝绸挂毯,细腻的绣花勾勒出山脉和湖泊的轮廓。金色的缎带在微风中飘动,如同翩翩起舞的精灵。大厅中央放置着一张巨大的檀木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饰有宝石的金器。
图尔汗苏丹的大臣们环绕在他周围,他们的容颜各异,但都透露出一股严肃。
之前派去大夏境内(主要是派去了大夏的碧雀十省,中原太远了)去探查的一些消息的探子所传回来的情报并不是太乐观。
大夏军的实力明显是高于库尔德军队的。并且大夏对待异国。那态度并不是太好,甚至说是十分激进的。
图尔汗苏丹抚须沉思,眼神透露出一丝忧虑。他们对大夏的情报并不乐观,这让他对未来的战局感到担忧。大夏的军队实力强大,而且对待异国的态度激进,这让他们成为库尔德的潜在威胁。
然而,图尔汗苏丹也不敢忽视西面的嘎德教派国家。这些教徒曾与库尔德发生过军事冲突,虽然目前暂时肖战,但他们绝不会坐视库尔德卷入与大夏的对峙而不加干涉。
突然,图尔汗苏丹放下手中的玉笔,眼神坚毅,他决定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对策。
图尔汗苏丹起身,迈步走向大厅的窗前。他俯瞰着城市的壮丽景色,远处的山脉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湖泊清澈而宁静。
他深深吸了口气,转身面对大臣们,目光坚定地说道:“库尔德面临的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我们绝不会屈服。我们将制定一份全面的战略,联合嘎德教派国家,共同抵御大夏的侵略。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扞卫我们的领土和民族尊严。”
大厅中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大臣们面色肃穆。
也有人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
“苏丹陛下,那些异教徒会同意和我们联手吗,他们甚至都没有跟大夏接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