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光辉来到永州战场后,第一个见到的将军同僚就是刘善辅。
莫光辉和刘善辅在相互寒暄之后,开始进行一些言语上的试探。他们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实力和背景,以便更好地合作和协同作战。
莫光辉随意谈起了一些自己的战绩和经历,试图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背景。他提到曾经指挥北关铁骑在边境上多次击退北虏敌军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忠诚和勇猛。他还强调北关铁骑的训练和组织严密,以及他们对家人和信仰的坚守。
刘善辅听后微微一笑,表示对莫光辉的经历和能力有所了解,并提到了自己在军中的一些成就。他提到曾经在其他战场上指挥过的胜利(追杀一些农民局残军),以及他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将领之间的关系(会拍马屁和一众文官关系都很好)。刘善辅还强调了他所带领的部队的实力和战斗力(碾压农民)。
双方的言语试探并没有透露太多具体的信息,但却展示了彼此的能力和背景。莫光辉和刘善辅都意识到对方都是经验丰富的将领,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后台支持。
在这个初次见面的交流中,双方都保持了一定的戒备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能够合作的意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在这个困难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高英一身狼狈的样子,满身的泥土和血迹,让莫光辉心中一沉。他知道,高英所带的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受了重创。莫光辉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高将军,你没事吧?你的部队呢?”
高英苦笑了一下,摇摇头道:“莫将军,我部队已经基本溃败,只有寥寥数人逃了出来。太平军的势力太过庞大,我们根本无法抵挡。”
莫光辉沉默了一会儿,随后轻轻拍了拍高英的肩膀,表示慰问。他知道,现在的情况非常严峻,太平军的势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辰军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高英叹了口气,说道:“莫将军,我知道你的部队也不容乐观。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束手待毙,我们必须联手抵抗太平军,保卫永州。”
莫光辉点了点头,认同地说道:“是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一丝胜算。我们可以共同制定战略,互相协助,以最小的代价,尽可能地削弱太平军的实力。”
高英看着莫光辉坚毅的眼神,心中对他产生了一丝敬佩。虽然只见了这一面,但是他感觉,莫光辉是一个有勇气和决心的将领,他的存在将给予他们一线希望。
两人决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展开合作,共同对抗太平军。他们知道,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一丝胜算。他们决心为了家人,为了国家,为了那些画中的勇士们,奋力战斗到底。
莫光辉和高英带领着各自残余的部队重新集结,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他们决定利用地理优势,采取游击战术,不断削弱太平军的实力,争取时间和空间来寻找更好的机会。
很快辰军部队集合,来到太平军驻守的泉宁城以外的五十里处,与其对峙。
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背水一战,彼此都准备全力以赴。莫光辉和高英密切合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在夜幕降临之际,莫光辉带领一支小分队秘密潜入太平军的防线,进行侦察和破坏。他们利用黑暗和地形的优势,成功地摧毁了太平军的一些工事,给敌军造成了损失。
同时,高英则率领主力部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假攻。他们利用火攻、冲车等战术,引诱太平军集中兵力防守,并与莫光辉的小分队进行了紧密的配合。
这一系列的行动使得少部分太平军陷入了些许混乱。
................................................................................................
李琦对于辰军的计划并不感兴趣。毕竟双方的实力,哪怕是太平军犯蠢用了错误的战术,都能凭着厚实的底子把局面再重新搬回来。
首先来看看基本的人数对比,太平军接近二十五万(步兵七万五千余人,骑兵十一万八千余人,火枪枪手六万八千余人)而辰军只有一万三千余人了(高英残军二千余人,刘善辅七千余人,莫光辉的北关骑兵一千余人后调配的杂牌步兵三千余人)。
最主要的是兵力悬殊也就算了,太平军不光是人多,兵员素质也是碾压辰军。
一个最普通的太平军步兵少说能对付四到五个辰军的围殴。这还只是单打独斗,进行有组织的群体战斗之后,这个数额比会更夸张。
然而,尽管李琦对计划的兴趣不高,他还是决定去观察一下战场的情况。他来到一座高山上,远远地俯瞰着即将发生战斗的地方。
战场上,草木凋零,硝烟弥漫。一个个身穿盔甲的士兵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芒,行进在战壕里。他们的脸上带着紧绷的神情,汗水从额头滚落,与灰尘混合在一起。他们或是挥舞着长矛,或是操纵着火枪,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李琦目光扫过战场,注意到太平军的兵力远远超过辰军。他们战线上密密麻麻的士兵,仿佛一道黑色的洪流,无尽地延伸到远方。他们的步伐整齐有力,彰显出训练有素的气质。而辰军的人数则相对稀少,看起来更像是一支孤军奋战的队伍。
太平军的士兵个个身强力壮,身上散发着一股自信和凶猛的气息。他们的眼神锐利如刀,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相比之下,辰军的士兵显得有些疲惫,脸上带着疑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