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济之时,小狐会扪心自问,是我划水的方式不对?还是泅渡的路径有误?或者我是否真的想要过到河对面去看看?再有,若我勤加练习,再来一试或可增添胜算?无论怎样,心绪始终要活泛,切忌躺平不动,得过且过,最终迷失了自已的一颗心。”
“经妈妈一说,方才巧巧姐渡水,乃至于她到今日为止的修行,还真与‘未济’的卦象多有相合之处,”少姝慢慢点头,“她已尽力尝试过,待来日再渡,把握好分寸便是了。纵使仅仅前进了一小步,纵使期间倍加艰辛,也都是独属于自已的,阅尽沧桑之后,想必有所领悟。”
“没错,耿耿于怀,任凭旧憾心魔填满胸襟,不啻于自讨苦吃,也仅是徒耗生命精力而已。所有的缺陷,曾历的徒劳,都会是她行程中的某一段落,回头看,跳出来时,也许会换上另外一副眼光与心情,去掉其中的任务一步也不会是完整的,接纳缺憾,也等同于接纳自已,生命本身是美妙的,这样便能不断地成为自已。”
“嗯嗯,我也听舅舅讲过,未济卦是继既济卦而来,而之所以不将‘既济’排于最后,是因万物不可穷尽,天道循环,始卒若环,无始无终,以‘未济’为终表明这不是一个实质的结束,而是另一循环的开始。”
(既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第63卦,水火既济盛极将衰。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与未济是成对的综卦,也是错卦。)
“六十四卦完了,也没什么,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大可翻篇重来,尽管往前游走便是,总会看到与从前迥然的新风景。”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少姝嘀咕着,陡生疑问,“外祖他老人家自不必说,一生跋山涉水,舅舅也是云游过四方的,妈妈你在年少时,是否也曾遍览过各地风物?”
思霓的视线忽然投下好远的地方,表情微妙的凝固了,仿佛是望见了生命中的令她愉悦的“某一段落”。
“读书,游学,真是妈妈最轻松自在的一段时光呢,是的,妈妈过去也很热衷于见识面貌各异的山水风貌,且其中多数是与你父亲一起去的,不过,”她又垂首冲女儿慧黠地挤挤眼,淡淡地浮出一抹笑意,“他不知道我在一旁就是了。”
少姝惊异地睁大了眼,看来妈妈过去也有顶顶顽皮不拘的年岁呢!
思霓接着回忆道:“你父亲游学之际,最最心仪享受的,便是在不同的山水间徜徉读书,视为平生一大乐事,如今再来看你的性情,回到狐岐山如鱼得水的样子,再不能更像他了。”
少姝感同身受地点点头,郭家何以如此看重游学,除却是有道先生定下的祖制,她又发现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血脉里抗拒不了山水天然之美的感召,不禁欣羡叹道:“说是以学为名,究竟还是为了与山水亲热,吞吐外埠菁华啊!”
“这话有失偏颇,妈妈又得给你说道说道。‘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作为教学相长的方式,游学既有师者周游讲学,也有生徒出外游学。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也增进了弟子的学识,他们不断探究世间事物的本来面目,俯仰之间皆有触发,即便是大儒孔圣,也会遇到‘两小儿辩日’这样的醍醐灌顶,如此奇缘造化,一定是游学途中才能遇上的幸运。”
(“君子之于学也”句:出自《礼记》。)
(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
少姝明白了自已的肤浅:“嗯,夫子在游历中体悟人生,融汇贯通,并将种种心得传递给弟子,这种随走随停的书馆,幕天席地的课堂,与几乎同时——佛陀说法拈花微笑的刹那一样,多么地动人心魄。”
(拈花微笑:《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后世用来比喻心心相印,默契会心等,是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
“做学问可不是简单地堆砌啊,因此郭门生徒,大多都要转益多师,广征博采。你去拜访各地名师,仆倒行礼,愿充门下,当面求教百思不解的难题,即便未结到师生之缘,彼此也是彬彬有礼,久而久之,学养才会渐次深厚,而山光水色,便是一程程中伴你左右的风景。”
“盛名私学所至,熙攘州郡有之,林壑幽谷有之,真想知道,走过了那么多地方,父亲他更青睐何处景致?反正不用问我也知道,妈妈最喜欢的还是狐岐山,对不对?”少姝胸有成竹地看住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