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探索(2 / 2)

李红兵像个好奇宝宝,转动脑袋去探索石壁,在头灯光柱下,石壁上布满了奇特的钟乳石和石笋,钟乳石形如蟠龙、石笋状似立柱,栩栩如生,尤其是在灯光照射下,钟乳石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令人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停一停!”押后的周大胜忽然开口,声音发出回声一层层在洞里扩散。

队伍最前面的武子停下脚步。

“喜子,把探照灯打开!”周大胜再次说道。

队伍有一台探照灯,因为耗电量极大,只有用来确定环境时才会使用。

探照灯打开,瞬间眼前一片通亮。

而溶洞内的环境更让人震撼。

四人站在的地方,是一个空旷溶洞厅,面积至少有篮球场那么大,琳琅满目的钟乳石更夺去了所有人的眼神,高大石柱形同一面巨大石墙,挡住了众人视线,头顶上方,吊挂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石钟乳,凹凸不平地面流淌着一层浅浅流水。

这就是大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是典型碳酸盐岩类的喀斯特石灰岩溶洞。”周大胜捡起一块碎石在手中搓了搓,以专业角度分析。

说完想到金主爸爸在身边,怕他听不懂专业术语,连忙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解释道。

“石灰岩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石灰岩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岩地貌。”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全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包括出露地表的,约125万平方千米,西南几省石灰岩分布面积达5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分布面积的一半。”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

反正这些词语,李红兵拆开能认识,合在一起就听的发迷。

“周队长,直接说下一步怎么办吧!”

额!

有心想卖弄专业的周大胜吃了一个瘪。

拿起探照灯对着洞厅照了一圈后,发现还有两个洞道,其中左边洞道有淌水,右边洞道高于地面半米左右,两个洞道洞口对着洞口。

沉思片刻后,周大胜用指着淌水洞道,“这应该是一个复合洞穴,左边应该是水洞,连接地下暗河,武子你们应该就是从水洞逃出来的,另外一个是旱洞。”

武子点点头,“没错,当时手机进水,我们摸黑出来,脚下一直有水,应该走的水洞。”

“那我们先去旱洞!”周大胜做出决定,关掉探照灯。

队伍再次出发,踩着水走向旱洞方向,四人之间有安全绳相连。

最前面探路的武子提醒道,“我要进洞了!”

剩下三人抓紧安全绳,防止武子进洞后发生坠落,能第一时间拉住人。

安全绳放出十多米。

旱洞里面传来武子的声音。

“安全,可以进来!”

三人闻声依次走进洞里,头顶灯扫过地方,异常空旷,空气有些沉闷,说明含氧量很低。

“老大,这里好像是个死洞。”

周大胜再次打开探照灯,封闭亿万年的洞穴第一次迎来客人。

灯光范围内,四周是石幔形成的石壁,而石柱、石笋、石幔、边石坝等溶洞景观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调转光柱朝上,洞顶距离地面至少有四、五十米高,呈穹形的巨大厅堂,说话声都带回音。

周大胜脸色有些迟疑。

“这里是一座空腔死洞,不过有点问题。”

“什么问题?”李红兵好奇问道。

周大胜也不解释,而是从腰上取下一台仪器,“这时深度测量仪,根据上面数据显示,我们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在地平面,或者说还要略高于地平面,那就意味这里不是地下溶洞。”

“不是地下溶洞!”李红兵揣摩片刻,忽然瞪大眼睛,指着头顶,“你的意思说我们在山中间。”

周大胜点点头。

“没错,我们应该就位于山体中间空腔位置,这里才是主洞厅,刚刚那个是被水冲刷出来的分支洞厅,我给你演示。”

说着话,周大胜蹲下捡起一块石头,在地面画出简单图形。

“石灰岩是非常坚硬的岩石,如果用铁锤敲击,它会冒出火星;并且石灰岩抗压力也很强,在一平方厘米面积上能承受一千三百公斤左右的压力而不破碎,跟石花岗岩一样坚固。”

“石灰岩形成溶洞,是水的岩溶作用,石灰岩是在深度超过六十米的海里或湖里析出过量钙质而沉积形成的,而碳酸钙和碳酸镁是它的主要化学成分。”

“由于石灰岩呈胶体微粒胶结,岩性特别坚固,但也正由于这两种碳酸盐均有溶水性,因而对水缺乏抵抗力。”

“一旦水分渗入到岩体深处进行溶蚀,长年累月溶隙和溶孔便会不断扩大,最后形成洞穴。”

“根据探索情况汇总,目前有三个熔洞,这个是旱洞,这个是水洞,这个是出口洞。”

“其中旱洞和水洞方向相对,简单模拟出当时水冲环境,大量含有两种碳酸盐的水从水洞冲进旱洞,然后在旱洞冲刷出一个密闭性的熔洞,直到地质发生变化,水流改道冲到刚刚那个洞厅。”

前面李红兵听不懂,最后一句就简单多了。

自己根本不关心它是怎么形成,而是有没有危险。

如果眼前这个洞在山体中间,那不是表示后山是外强中空。

会不会再次发生坍塌。

“你就说后山有没有危险,中间都是空的,搞不好又要塌。”

周大胜摇头失笑,对于专业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外行问题。

继续拿起石块在画出一个山体的形状,又在中间画出一个圆圈。

“刚刚说过了,石灰岩非常坚固,石灰岩山体就更为坚固,经过亿万年地质变化,这座溶洞跟山体已经形成完美稳定的结构层,而且我们进来走了多远。”

“直线距离有50米,也就是说山体厚度最少在50米,并且这么厚山体全都是石灰岩组层,根本不会出现垮塌情况。”

“是吗?那外面天坑湖从哪来了!”李红兵幽幽毒舌道。

周大生被怼的半天说不话。

人生污点啊!

估计到死那天都抹不去!!

“天坑湖是意外,山体外侧风化出裂缝,地质震动产生的岩石剥离现象,跟山体主体塌陷是两码事。”

“行吧,暂时再相信伱一次,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李红兵怼完心里舒服多了。

水洞可是这趟探索的大头。

毕竟跟地下暗河相关,错综复杂的水道极易发生危险。

周大胜思考片刻,表情严肃说道。

“还剩一个水洞没有探索,哪里地形复杂,建议不要深入太多,如果李村长需要详细数据,我会单独组织探索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