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饭也是拜师饭。
比起收二徒弟孙莲倩时,光华医院搞得兴师动众,李红兵更喜欢这种烟火味的家宴。
堂屋里一张八仙桌。
李红兵自然坐在对大门位置,今天他是许家最大的主人也是客人。
虽说现在城市里,已经不流行拜师这种封建迷信,但在林区,在农村,对于拜师还是很看重的,毕竟拜师学艺等于老师赏饭吃。
老话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高人指路不如贵人相助。
人生能得一名师,那简直就是贵人相助。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道尊严,尊师重道。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以前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要举行拜师仪式。
一日为师,终身如父,师徒关系犹如父子关系,师视徒弟如己出,爱之切切,授之殷殷,惟有对弟子负责之心,才会有不厌其烦因材施教、毫无保密尽心传授之劳,将传承技术传给徒弟。
而弟子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水平展示、社会的口碑等各个方面,也关系着师门的荣辱,这也是一种责任。
拜师有仪式,要有引荐师、见证人、村老,汇聚一堂,共同见证拜师盛况,也是公开公证师徒关系,免得日后纠纷。
虽说李红兵说了一切从简,可许家人真不敢从简,话要听一半。
得知小五子被李红兵收为弟子,许家人一个个奔走相告,尤其是那些年纪大的长辈,更是绞尽脑汁凭借模糊回忆,找出一些拜师老规矩。
杀猪宰羊老公鸡,三牲五果一样都不能少。
六礼也得备齐。
少一样就丢许家人的脸面,传出去会说许家人不懂规矩。
见许家人如此郑重其事。
李红兵也不好敷衍,让人撤掉桌子,摆上香炉。
因为临时起意没有准备好祖师爷的画像,只能随身带的针匣代替。
净手后,面向东南方奉请祖师爷,香插香炉。
行三叩首大礼后。
“奏告祖师、师爷,今天李氏医门第三代弟子李红兵,收纳许五为弟子,为李家医术传承人,请列位祖师保佑!”
实际上李红兵也不知道爷爷学医师承是第几代,只能按照辈分往下排,爷爷第一代,老爹第二代,轮到自己就是第三代。
祷告完后,写在裱纸上,点燃投入香炉中,行大礼。
完后与山杏左右端坐于香炉两旁特设的座位上。
小五子手持拜师帖走进堂屋,跪在香炉前,一板一眼的宣读拜师帖。
向着香炉、针匣行九叩首大礼,然后向师父、师母行三叩首礼。
接下来分别给李红兵和山杏敬茶。
喝过拜师茶,李红兵站起身,走到小五子面前,沉声说道。
“李氏医门源远流长,你前面有大师姐李莲娜,二师姐孙莲倩,你为三弟子,名为许莲五。”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李门行医,定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记否。”
小五子认认真真跪下,脑门贴在地面。
“弟子牢记。”
“起来吧!”李红兵满意的点点头,重新坐下。
“小五子,过来!”山杏招招手,拿出用红绸带包的厚厚一叠钱,暖暖笑着说道,“出门走的急,也没备什么礼物,这钱就当是红包,收下吧!”
好多钱。
挤在堂屋门口看拜师仪式的许家人不加掩饰的羡慕和嫉妒。
看那厚度,起码有三万块。
李大夫果然是林区最有钱的人,随便给个红包就有三万。
为啥不是我家孩子拜师。
小五子迟疑的看着厚厚红包,不敢伸手去接。
“师母赐,不可辞,收下吧!”李红兵淡然说道。
这下小五子才敢接过钱,不过转手就把钱捧到许大爷面前。
“爷,这是我师母给的红包,你老收好,自己留着用。”
许大爷瞬间老泪纵横,泪水打湿昏黄眼眶,依稀看到眼前站着是早死的大儿子。
“好孩子,好孩子!”
李红兵看到三徒弟把红包孝敬给爷爷,欣慰的点点头。
知医为孝。
常说“医者仁心”,这份仁爱之心首先就要体现在孝上,不孝之人不会有医德,先知孝顺父母,然后能爱敬他人,才能成为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这个徒弟收的不错。
接下来就该师父收礼了。
小五子捧着木方盘,盘子里放着六礼。
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比起那3万块钱红包不值一提,可李红兵却视为珍宝。
仪式到了最后一步。
拜师贴上要留下见证人的名字。
许学历、许海涛和一众许家老人,在上面写下名字,没资格写名字的许家人则是一脸懊悔。
能在拜师帖上留下名字,等于小五子欠这些人一个人情。
钱难挣,人情难还,徒弟还不了,师父还。
建军拿着手机,帮李红兵与小五子合影留念,师徒俩再与见证人等合影留念。
仪式结束。
一阵鞭炮声响起。
开席。
院子里热闹喧嚣,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桌上的气氛热闹非凡,许家人热情的招呼方万达、建军、李鸣。
堂屋里正席上,许学历、许海涛和几位许家老人陪着李红兵,举杯畅饮,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到了下午。
李红兵急着去下一个村子,虽说拜师了,还有一个关键仪式没有完成,引导练习五禽戏,于是让小五子过完十一后就去草沟村,同时婉拒许家人和茶树沟村民的苦苦挽留,开着车离开。